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保留下當時興辦的一個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以外,所有的革新措施都一風吹了。就是這個大學堂也不再是培養革新者的搖籃,而是變成了造就封建士大夫的書院。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帝制,促使社會生活發生了某些積極的變化,因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中國這個根本事實並沒有改變,這場革命也沒有取得成功。從形式上看,有了約法(臨時憲法),有了國會,有了若干公開活動的政黨,當時的中國,有點像共和國的樣子了。實際上,全部政權都操縱在大大小小的封建軍閥手裡。他們可以任意踐踏臨時約法,而另立有利於維護自身專制統治的所謂“約法”;可以把國會當作玩品,今天強迫國會選舉某人為總統(不照辦,就不準議會散會,不讓議員回家),明天使這個國會無法活動,後天又成立一個新的御用國會;可以憑藉實力扶植一些政黨來為自己抬轎子,也可以壓制另外一些政黨的活動,直至隨心所欲地宣佈某個政黨為非法。所謂“民國”,不過是一塊虛有其表的招牌。西方資產階級共和國移植到中國這塊土地上來,卻成了封建專制政權的變種,這個歷史事實確實具有極大的諷刺意味。孫中山自己就說:清朝被推倒之後,“官僚之流毒日益加甚,破壞雖成功(按:其實也沒有成功),建設上卻一點沒有盡力”。“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尤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而民愈不聊生矣”!真是“無量金錢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陳獨秀也曾憤然說過,這是什麼“中華民國”,其實是“中華官國”、“中華匪國”而已。這場革命也流產了。

總之,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得並不少,但其結果,既沒有使中國贏得民族獨立和政治自由,更沒有使中國變得富裕和強盛。相反地,中國的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了,人民越發貧困了,國力更加衰弱了。以為只要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就會很快地富強起來,這種幻想終於被無情的歷史打得粉碎。實踐教育了中國的先進分子,使他們不能不對於資本主義建國方案在中國的可行性從根本上產生懷疑。

為什麼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呢?這首先是因為帝國主義不容許。

毛澤東指出:“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外國有過的,中國不能有,因為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來到中國,不是為了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為了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便掠奪中國來發展它們自己的資本主義。對於它們來說,一個政治、經濟上不獨立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國,乃是一個極其廣大的傾銷商品的市場,一個理想的資本輸出的物件,一個廉價原料、廉價勞動力的供應地。如果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當然還會同西方發達國家打交道,與它們發展經濟文化往來,但那時的中國將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同它們在平等的基礎上而不是如同半殖民地時期那樣在不平等的基礎上同它們建立和發展關係。這是它們所不能容忍的。它們既不願意失去在中國的殖民主義利益,更不願意看到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成為它們的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無論怎樣虔誠地向西方學習,怎樣熱烈地向它們表示友誼,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還是不能得到它們的同情和支援。事實上,袁世凱就是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援下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的。毛澤東指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歷來中國革命的失敗,都是被帝國主義絞殺的,無數革命的先烈,為此而抱終天之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9頁。這是講得十分深刻的,完全符合歷史實際的。

資本主義建國方案之所以在中國行不通,更是與半殖民地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過於軟弱這個情況分不開的。

第10節。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革命發生一百年之後,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才剛剛發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一開始就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礙。一是外國資本的壓迫。它們在中國傾銷商品和直接投資經營產業,致使中國的市場為它們的廉價商品所佔領。二是官僚買辦資本的排擠。它們在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佔據壟斷地位,其工業在資金、技術裝置、原材料供應等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優勢。三是封建生產關係的束縛。農村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農民購買力極其微弱,致使國內市場顯得非常狹小。四是封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