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資本主義經濟有了某種發展,實際上中國經濟卻日益走向了殖民地化的道路。當時的情況,正如毛澤東後來所說的,“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於是“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頁。
新文化運動左翼人士思想中的這種懷疑論成分,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正是由於懷疑資本主義建國方案在中國的可行性,中國的先進分子才會想到應當另闢蹊徑,去探索挽救中國危亡的新方案,從而為他們爾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準備好合宜的思想土壤。在這裡,也像列寧在《紀念赫爾岑》一文中所說的俄國人在思想上經歷過的情況一樣,懷疑論成了“從超階級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幻想到無產階級嚴峻的、不屈不撓的、無往不克的階級鬥爭的轉化形式”。《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頁。正因為如此,在這些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抱有某種懷疑態度的新文化運動的左翼人士,一些人隨後成了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第二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第二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
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社會
階級基礎和思想條件(一)中國工人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它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以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及其鬥爭的發展為前提的。
中國工人階級是隨著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生和發展而形成和壯大起來的。19世紀中葉,在外國資本於中國創辦的企業(主要是船舶修建廠、輪船公司以及繅絲、製糖、軋花等工廠)中,產生了中國第一批近代產業工人。19世紀60年代,在清政府官辦的軍事工業企業以及70年代開始的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的企業(主要是採礦、冶煉、紡織、交通運輸等企業)中,產生了第二批近代產業工人。70年代以後,在民族資本經營的企業(主要是輕工業工廠)中,產生了中國的第三批近代產業工人。與西方的情形不同,中國的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不是同時產生的。毛澤東指出:“中國無產階級的發生和發展,不但是伴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發生和發展而來,而且是伴隨帝國主義在中國直接地經營企業而來。所以,中國無產階級的很大一部分較之中國資產階級的年齡和資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會力量和社會基礎也更廣大些。”《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7頁。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在歐洲戰場上廝殺,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較迅速的發展,工人階級的力量也隨之進一步成長起來。
中國工人階級的人數不多。產業工人的總數,1894年為10萬人,1914年為100萬至120萬人,1919年約為200萬人(據有的專家考證,可能為260萬人)。這200萬左右的產業工人中,主要為鐵路、礦山、海運、紡織、造船五種產業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個數量的工人是在外資產業的奴役下。除產業工人以外,城市小工業和手工業的僱傭勞動者和商店店員,農村的無產者(即僱農)及其他城鄉無產者,尚有一個廣大的數目。
工人階級是最先進、最有前途的階級。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餘的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282頁。無產階級既沒有剝削階級的偏見,也沒有小生產者的狹隘眼光。它有可能高瞻遠矚,具有政治上的遠見。它的革命性最堅決、最徹底。它富於組織性、紀律性。它與廣大勞動群眾的利益具有一致性。
第13節。
毛澤東認為,中國無產階級除了具備一般無產階級的基本優點以外,還有它的許多特出的優點。主要是:
第一,“中國無產階級身受三種壓迫(帝國主義的壓迫、資產階級的壓迫、封建勢力的壓迫),而這些壓迫的嚴重性和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見的;因此,他們在革命鬥爭中,比任何別的階級來得堅決和徹底。”《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4頁。中國工人階級由於“經濟地位低下”,“所以他們特別能戰鬥”《毛澤東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