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儘量不住院。”吳庭會的老伴說。除了軍人家屬外,這裡的農民一般不享受公共醫保,而村裡最近開始推廣的醫保每年要交20萬盾(約合人民幣83元),大家都嫌貴。於是“只有祈禱自己不生病,否則哪來錢給兒子結婚”。
卡羅琳聽吳庭會說,近兩年來,農民因徵地賠償不足向地方政府抗議的事件屢見不鮮。就在數天前,義安省(Nghe An)就曾爆發一次抗議活動,上千名憤怒的農民設定路障,阻止當地修建一個工業區,並稱開發商給予的補償費用過低。
卡羅琳眼睛一亮,要設法鼓動中國的市民和農民也上街鬧事。
當時她一回胡志明市就要求海森伯格和E小組設法制造事端。
當卡羅琳回到胡志明市,坐在街頭喝著濃烈的冰咖啡時,望著一輛輛摩托車不顧紅燈,在十字路口前飛速掠過。
她有些感觸。這不是她選擇的戰爭,但是她喜歡的戰爭方式,沒有血腥味,很清潔很紳士。
為了合眾國的利益,我們必須不惜代價,卡羅琳放開心懷。
28歲的黎德明是個地地道道的“西貢人”,但是他有一半中國血統,會說中文,嗜煙,健談,他端著一杯濃烈的冰咖啡,坐在金髮美女卡羅琳對面,試圖淘金。
就在不久前,他剛陪同卡羅琳去了農村,此刻他還希望找到更多的機會。
他是一家證券公司的秘書,平時自己也拉些外貿單子。
黎德明的英語帶些口音卻非常流利,他向卡羅琳滔滔不絕地介紹起各種“行規”和“潛規則”。
“我對政治不感興趣,但這並不說明我不理解社會。”黎德明啜著冰咖啡說,“年輕人只要懂得這個社會體系的運作方式就行了。”事實上,他兩年前剛剛入黨。
“如果在馬路上被交警攔下,只要給他點小費就可以免開罰單。”他像西方人那樣聳聳肩道,“這些對外國人來說並不容易理解,所以越南本土人才有競爭優勢。”
“在越南,最受崇敬的有兩種人:日本人和美國人。”卡羅琳記得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上也是這樣說的。越南人的消費傾向無疑體現了這一點。
她看到路過這裡的時尚女孩身上大多留有日韓文化的印跡。最常聽到的也是日韓音樂。
“英語是成功的基石,因為越南的大學通常沒有好的專業課程,要學什麼都得透過社會實踐。”
咖啡館和舞廳代替了飢餓與艱辛,好萊塢和韓流代替了戰爭與炮火。
在“美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