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做作業,就用書拍打學生;某教師對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進行罰款,並體罰學生;某教師因學生做錯作業,罰抄500遍;某教師體罰學生,等等。
這些老師的行為讓家長和學生非常反感,但頂多讓人覺得只是“師德失範”,以下這些事情,如果對比前面所提及的加拿大等國家對教師師德的要求,那就不是失範,而是缺德,甚至是腐爛了。
中國教育怎麼了 師道之憂(10)
據報道,任女士的兒子在一所名牌小學讀二年級,開學不到一週時間,任女士早已為兒子“忙碌”起來。不為別的,就為兒子在學校能受到教師的“關照”——哪怕是最基本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送禮,任女士表示,“剛開學,緊接著就是教師節和中秋節,給教師送禮是必不可少的”。
開學的第二天,任女士就給兒子的班主任教師和數學教師充上了200元手機話費,每人還送了一些超市代幣券,任女士表示別人都送自己只能“跟風”。
任女士說,兒子上一年級時,她就開始給教師送禮,大概花去了1500元。“一般情況下,班主任都是要送的,另外就是主課教師。”比起其他的家長,任女士表示她送的還不算多。據她瞭解,送手機充值卡、超市代幣券、商場現金卡以及請客吃飯的大有人在,“也不是全班同學的家長都會送禮,不過至少佔了三分之二”。
桂林市某小學六年級(2)班的學生若有誰犯了小錯誤,該班班主任便借自己的小靈通給學生,讓其打電話通知家長,事後向學生收取元/分鐘的通話費。當事教師還聲稱:班級裡部分學生“很難管”,她又抽不出時間進行逐個家訪,只好讓學生打電話通知家長,因為這樣“既快捷也比較有效”。1
這位教師能發明這種賺錢的門道,真是了不起。
據報道,長沙某職業技術學院一位班主任將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叫在一起,嘆息著說:“唉,就這樣上點課賺點錢,也沒有什麼意思!”學生聽了面面相覷,內心裡早已翻江倒海:班主任是在暗示什麼吧?
其中一位黃同學回家將班主任的話複述給父母,父母一合計,買了兩三百元的菸酒禮物送給了班主任。當然,菸酒送出後也不是打了“水漂”,“我敢肯定其他同學聽到班主任那句話後也送了東西,從那以後,老師對我們幾個人就更加照顧了。”黃同學說。
據記者調查,像黃同學一樣,受訪者中有的人稱自己的老師或自己孩子的老師曾主動(或暗示)索要過紅包或其他物品。
有一個笑話:一個家長看到自己小孩視力不太好,卻被教師安排坐在教室最後一排,便找個機會給班主任送了200元。第二天,孩子回家說老師把他往前調了兩排。過了一些日子,孩子還是說看不見黑板,家長沒法,只好又找個機會送了教師200元,這回座位又前進了兩排。最後,家長得出一個結論——學校教室的座位是100元一排。
“逢年過節給教師送點東西,給個紅包,我想教師會特別照顧我家孩子的,畢竟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一李姓學生家長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學生和學生家長把紅包和禮品當成了師生關係融洽的“潤滑劑”,沒有這樣的“潤滑劑”,萬一師生關係出現“摩擦”,造成的傷害必然得學生承受,所以有時也得送送。
並且,部分學生或學生家長送的東西越來越有現代感和時尚性。一位在教育界工作過的人士透露出個別家長送禮的新情況:得知自己孩子的教師手機欠費停機了,立即去給交了話費;得知自己孩子的教師要買哪個地方的房子了,立即將一張該樓盤的VIP卡交到教師手中。
“給教師送紅包是種不好的現象,但是如果別的學生家長給教師送了,而我沒送,興許教師就有意見,很有可能對我孩子的學習不利。”一位家長說。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中國教育怎麼了 師道之憂(11)
有位家長的孩子在某縣實驗小學讀書,孩子利用星期天學了樂器,兩次全國考級都是優秀。有一天孩子回家哭鬧讓轉班,家長問她為什麼?她不敢說。後來問多了,她才說:“學校教音樂的老師說不上她的培訓班,學校演出就不讓上節目。”這位教師還三番五次打電話給孩子的家長,威逼利誘讓孩子轉到她辦的班上去,鬧得孩子家長膽戰心驚,最後只好上了音樂教師私人辦的培訓班,才算了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的女兒上中學了,可是入學後不久,開心的女兒變得不再開心了。原來,這個孩子在班級裡個子比較高,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