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弟弟,再次飲泣:“兒臣求閉門理家,以為安妥。”
聽到高陽公主再次這樣說,鄭太后只是隨意揉一下手中的一塊絲帕,皇帝則從深思中醒來,象是這才看到跪在地上的高陽公主,趕快道:“皇姐請起。”然後不易察覺的抿一抿嘴唇,看著高陽公主坐起來,這才對坐在居中的太后道:“有朕一天,當然就保皇姐安心順心。”
“哼,”鄭太后是無意識地這麼來上一聲,倒不是不相信皇帝的話,也不是自己有什麼情緒,再就對皇帝象是語重心長地道:“高陽或許還是孩子氣不是,比如康寧挑親事,就是太孩子氣。”
話題又轉到康寧的親事上來,皇帝與高陽公主都一起微笑,鄭太后看看一雙兒女這樣的笑容,更是臉上帶出不悅來:“不要對我說,你們都挑中閔將軍,我一聽南平王三個字頭就痛。象是天天就在我耳朵根下面轉悠。”
鄭太后時而就要借題發揮一下,南平王隔一天就進宮見太上皇,隔一天再見皇帝,獨我這裡來的,是端慧郡主,王妃過年做月子也不來,鄭太后也有些上年紀,對於這些親戚們是時而在鬧一下脾氣。
可是不挑中南平王也不能定皇子,這是高陽公主在皇帝來以前對著母親飲泣的原因:“古來生在帝王家的,獨兒臣算是得母后寵愛弟弟關懷,康寧兒是母后嬌慣成性,以後但有規矩還是要有才是,”
鄭太后把高陽公主這話學給皇帝聽聽,覺得是極不中聽的,拉著皇帝就此評個理兒:“我的孫子孫女們,我喜歡哪一個就疼哪一個,現在我疼誰倒要看別人臉色不成。”就是民間的樂和奶奶,在家裡不是想偏誰就偏,鄭太后時時對比一下,就覺得不舒服,這種時候就忘了自己是太后身份,皇帝沒有家事。
康寧小郡主年紀幼小,在宮中仗著太后寵愛誰也不讓,康寧喜歡的一定要是她的才行。皇帝只是一笑,這又算什麼,以前和眼前依仗皇姐之處都多。
看看太后面容上又多幾條皺紋,皇帝再看看姐姐高陽,想起來宮闈之中的傳言,六皇子為何不得皇位,就是他沒有一個姐姐。
“姐姐對朕的恩情,朕從會不會忘,以後也不會忘,”皇帝再次安撫高陽公主,心裡也明白康寧是不能定皇子,雖然皇后是有這樣的意思,而且也有表露過,皇帝心中有數,定別人不熟悉的居多,訂武昌侯的親戚也是朝中不少,只是從皇姐的心裡來說,是覺得委屈,南平王在求聘諸人之中,算是爵顯。
高陽公主恰在此時對著鄭太后緩緩笑語道:“母后,康寧兒這樣的嬌縱脾氣,嫁到別人家裡只怕會有夫妻會不和睦。。。。。。”
這話一說出來,立即是太后和皇帝一起回話,鄭太后是不高興:“嫁給誰都有不和睦的時候,你見過幾對夫妻是時時和睦的,”
皇帝則更是微笑:“有太后在,有朕在,誰敢欺負她。”高陽公主起身來行禮謝過,心裡想這就是武昌侯擔憂的原因,你們過於寵愛康寧諸事要佔上風,跟胖倌兒吃肉都要佔上風,只是沒佔到,倒把自己在家裡小肚子撐得滾圓幾次,家裡人只是跟在後面給她喝消食茶,怕她不受用。
高陽公主是沒有想到過吃肉也要佔上風才行,畫畫兒要跟閔將軍佔上風這倒也罷了,也算是一件高雅事情。起身來謝過太后和皇帝金口玉言,高陽公主再陪笑對母親道:“就這些認識的人中,南平王家的兒子是常在一起玩,如果成親事,倒是彼此熟悉不是。”
太后皺眉更皺眉:“熟悉未必就和睦,熟悉的不和睦的也多的是。”這樣例子到處都有,人世之中本來就是什麼樣的事情都會有,有人挑毛病,只能說她忘了這世上沒有絕對一定的事情,讓她好好想想,想不通別人再解釋也無用。
“母后,就許這親事也得母后才行呢,”高陽公主對著鄭太后略有些懇求,皇帝看到只是一笑,鄭太后一聽就是味兒:“康寧許親事當然我來許,只是你這話說的有些奇怪,難道是你要許親,南平王還拿著不成?”
高陽公主款款道:“這親事是南平王幾年前有書信求聘,不過,”高陽公主格外地笑臉迎人:“母后日常時有不悅之意,南平王近來不再提此事,想來也是知難而退的意思。”
一聽到康寧許給南平王的兒子就要說不同意的鄭太后聽過更是不悅,皺過眉以後先不說話,反而問一聲皇帝:“我x常有不悅的意思嗎?”皇帝只是微笑:“或許他們家想左了也是有的。”
當著太后的面,皇帝當然是這樣說。
鄭太后一聽大為得意,對高陽公主道:“你看,皇帝都說沒有,是他們家想左了。”鄭太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