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成親後都有歪理辨才。
早到的若花等人也站在廊下看著,今天書房裡侍候的是朱喜,走到若花身後,小聲道:“晚上我也帶了你騎馬好不?”
若花往一邊站了站躲了朱喜,一點兒表情波瀾都沒有。
石姨娘聽了夜梅來說,淡淡地說了一句:“這是命,我能進王府來侍候王爺,已經知足了。”誰叫我沒有託生在王爺岳母的肚子裡。
易姨娘聽了秋紅來說,也淡淡說了一句:“姑娘好命。聽說太夫人讓人推算過了,是好姻緣。”
秋巧膽子被嚇破,自進來以後乖乖的不敢再挑唆,秋紅性子平和,朱宣不來,易姨娘就開始唸佛誦經。
秋巧看到易姨娘,想起來自己背了秋紅問過:“易小姨娘怎麼留在京裡沒有回來?”
易姨娘當時冷了臉:“她回來作什麼,王爺現在不是又進我的房裡了。”秋巧覺得心涼,明年大了求了情放出去吧,自家的親姐妹也互相人踩人嗎?
秋巧是跟了易姨娘從京裡來的,王爺年青英俊,一開始納易姨娘的時候,秋巧還有一個婢學夫人的心態,在王府裡呆久了,心一點點涼下來。
那幾年正是朱宣荒唐的時節,書房的幾個小廝福祿壽喜天天竟然成了外面貴夫人傳遞書信的信使,天天身上換新荷包都是哪裡來的。當誰不知道似的。
自從來到封地上,王爺倒檢點了多。不過想想姑娘你還是先笑吧,以後還不知道該怎麼哭呢。不是聽說秦夫人也見過了,那才是一個不管不顧只管追人的風流女人呢。
秋巧知道,易姨娘沒親熱幾天就丟到腦後了,就是很吃了秦夫人一點虧。當時不應該迎了她擺王府姨娘的架子。
秦夫人當時覺得好笑,一個姨娘擺什麼架子,看了王爺臉色吃飯,不如我們,自己腰包裡有錢。
秋巧有時候也很想不通,為什麼姑娘這麼能忍的,一般的小女孩子這樣的嬌慣,早就寵得尾巴上天了,難道竟然這麼一個明白人。
除非對王爺沒有動心,這不可能。。。。。。
幾位夫人頻頻的來看玉妙,王爺的岳母,誰不願意是自己家的人呢。玉秀越來越不安,決定明天回去。
玉妙安排人送她走,並對朱宣說了,朱宣一笑,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沈家的這幾位姨娘哪一個都不要想上位。
都是不上檯盤的東西。
幾位夫人來了幾次,見玉妙一個好性格,都去信家裡,讓親戚們送了她們來,先給沈姑娘看一面。王爺這麼關心的,一定要沈姑娘同意才行。
二姨娘聽人說:“六姑娘回來了。”倒嚇了一跳,接了進房裡才笑問她:“不是說了多住幾天?”
玉秀把房裡的人都趕出去,迫不及待地把話對二姨娘說了一遍。
二姨娘鎖了眉頭聽了,想了一想,居然展顏一笑,對玉秀道:“為老爺續絃是件好事情。”讓小丫頭打水來,讓玉秀梳洗了去休息。
三姨娘,四姨娘不一會兒就來了,笑道:“聽說六姑娘去王府作客回來了。”
三姨娘就不甘示弱地道:“哥兒大了,也要去看大姑娘的。”我們是男孩子。
二姨娘一慣的和善的笑容:“可不是,應該去看的,不走動是親也不親了。”又把玉秀帶回來的東西分給大家,玉妙不管這些,管事的備了些常例禮物送來。
拿了人家的錢財當然說好話,三姨娘,四姨娘就坐下來說玉妙的好話兒,二姨娘也陪了她們聊著。
又坐了一會兒,才笑道:“大姑娘在那裡過得很趁心的,玉秀在那裡看到了有幾戶都是老官宦世家,天天都去陪了大姑娘說話,說自己家裡的家長裡短。”
三姨娘就笑道:“去了陪說話,可不說自己家裡的事,難道議論王府裡的事不成。”
二姨娘就笑道:“可不是,玉秀聽了好些新聞回來。這些世家都是大家,每一家都有過了待嫁年齡的大齡女兒,要麼就是女兒孤寡了接回來住著,大家子還是有規矩。玉秀這一次見識了好些。”
三姨娘,四姨娘就聽了,說了一回,就散了。
到了晚上,四姨娘先跑了來,一進門就問:“六姑娘在不在?”
玉秀得了二姨娘的囑咐,忙迎上來笑道:“在呢,姨娘沒事來坐會兒。”
四姨娘就拉了玉秀往自己房裡去,讓人倒茶來,笑道:“你在姑娘那裡都是聽了什麼,細細地講給我聽一聽。”
正說著,院子裡來了三姨娘,她笑道:“六姑娘在四妹這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