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包住這麼多的日軍部隊,的需要多少兵力,唐秋離沒有,再者,如果打日軍的先頭部隊,伊藤的主力就會立即捲過來,在唐秋離不情願的情況下,打一場被動的決戰。
抄尾的於光涵,以五個旅不足八萬人的兵力,根本拖不住三十餘萬日軍主力,打中路,則日軍的收尾相繼而至,攻擊部隊就會陷入日軍的包圍之中,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棄這次戰役,在緬北另外尋找戰機。
而如此一來,日軍長驅直入,獨立師現有的部隊,必將處於與優勢日軍硬拼的局面,如果為了避免損失,密支那必然得放棄,從戰略意義和影響上來說,對獨立師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必然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不甘心的英國人,說不定藉著美國人的勢力,找藉口重返中南半島。
這一仗,打與不打,都是無法選擇的事情,伊藤已經把唐秋離,逼到必須選擇一種打法的地步。
(未完待續)
!#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甘高山脈的炮聲(上)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甘高山脈的炮聲(上)
獨立師緬北密支那指揮部裡,參謀們標註完敵我態勢圖之後,又開始小聲的討論,這一仗該如何打,參謀長常風和參謀處長楊克天,兩人在態勢圖上,不停的比來劃去,偶爾小聲爭論幾句,隨即,兩人同時皺起眉頭,這仗還真不好打。
漸漸的,談論和爭論的聲音,完全停止下來,指揮部裡,幾十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背對著大家,目不轉睛的盯著牆上,大幅的中南半島作戰地圖,很長時間沒有回身的師長唐秋離身上,就這樣的姿勢,師長已經保持了半個多小時。
誰也沒有出聲打擾師長,常風、楊克天,包括所有參謀們們,經過仔細的論證,詳盡的分析,都在內心裡傾向於,這一仗最好不打,暫時放棄密支那,也是穩妥的萬全之策,等日軍佔領緬北,分兵進佔其他地區,兵力分散之後,再尋機收拾小鬼子。
還有,暫避日軍鋒芒,等馮繼武兵團和馬朝陽兵團趕到,獨立師兵力與日軍相差不多的時候,是分散殲敵,還是主力決戰,就由不得伊藤嚴三郎了,主動權會操縱在自己手裡,怎麼打,自己說了算。
良久,唐秋離才轉過身來,說道:“我已經決定,在緬北與日軍一戰,常風,記錄命令!”大家心裡都是一驚,詫異的看著自己的師長,以師長的風格和作戰原則,這樣明顯被動的戰局,是不會強求戰役繼續進行的?
師長不是常說嗎?“敵變我變,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每戰,必以最小代價,取得殲敵最多的效果,此為獨立師各部隊對日軍作戰之原則,”可師長今天是怎麼了?常風和楊克天互相看了一眼,常風覺得,自己是參謀長,有必要也有義務提醒一下師長。
他上前一步,儘量控制語氣,說道:“師長,我剛才與楊處長,在作戰地圖上,仔細標註了敵我態勢,就目前局勢而言,我與楊處長以及作戰處的全體參謀,不贊同就眼下的條件,對日軍進行任何作戰,還請師長考慮一下我們的建議!”
楊克天也跨前一步,與常風並肩站在一起,實際上,這是獨立師至成立以來,參謀長和參謀處長以及作戰處的全體軍官,第一次反對師長唐秋離的作戰計劃,倒不是唐秋離的權威削弱了,而是,獨立師的軍官們,經歷過自東北舉旗到現在的境外作戰,將近九年多的血與火的戰鬥生涯,大家都成熟了。
常風和楊克天,以及所有參謀們的舉動,讓唐秋離很是欣慰,他雖然有著兩個世界的經驗與記憶,能在大事件上,避免致命的錯誤,可並不代表自己,可以在一起問題上,永遠不出差錯,參謀軍官們的成熟表現,就是讓自己避免差錯的最好防線。
唐秋離笑了,說道:“我知道大家的意思,現在,情況緊急,不允許我們長時間討論,等緬北戰役打完,我再與大家好好辯論一番,如何?現在,各部門進入作戰狀態,常風,記錄我的命令,關於緬北戰役,現做如下戰役部署上的調整。”
常風和楊克天,是自己的職責所繫,什麼是參謀,不就是向師長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和看法,讓每一場戰鬥,都儘可能的避免出現失誤,既然師長的心意已決,作為下屬,那就只有毫不遲疑的執行命令,這也是參謀的職責。
唐秋離接著說道:“部署調整如下,此次戰役的作戰目標,為孟密一線的日軍第十一、第十五、第十九師團,戰車第二、第三旅團,重炮第一旅團,日軍兵力約為七萬五千餘人,坦克五百餘輛,為達成戰役目的,命令在甘高山脈的直屬兵團之第一至第七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