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射自己在玄武門殺兄誅弟的行為,那是不能容忍的。

戴胄下去一查,立即查出法雅在裴寂家中呆的時間最長。

李世民鐵定以為裴寂心懷怨望,才借妖僧之口散佈流言。

李世民當時雷霆大怒,立刻下詔免去裴寂的一切官職和一半實封,令其返鄉。

裴寂接詔後左思右想,覺得自己已經年老難受下鄉之罪,遂厚著臉皮求見李世民,請求道:“罪臣年老,望皇上念著老臣有佐治之功,乞留京城養老。”

李世民看著裴寂那可憐兮兮的面孔,心中更是生厭,將忍了多年的火氣一下子迸發出來:“朕原來唸著你佐太上皇取得天下的功勞,不問你遜職平庸,仍然與你的恩澤為群臣第一!你位居司空,實封最多,何以還有怨望之心?其實你的罪衍也很大,像武德年間,朝廷賄賂公行,紀綱紊亂,皆是你矇蔽太上皇而致。

朕以你有舊勳不忍責你,今日讓你返歸鄉里得以養老,已經寬宥之極,你還有臉面再來提要求嗎?”

裴寂看著李世民那堅毅的臉龐,想起自己當初與李建成、李元吉抱成一團的往事,心想今日的結果正是自己那時種下的種子,怨不了別人,遂嘆了一口氣,黯然退下。

。。

鄧州出糧濟蒲虞 柴紹引軍圍朔方(4)

當日,他就帶領家人回到了故鄉蒲州。

蒲州的張刺史得知裴寂受貶回家,又知道皇上對他的態度,自然暗派人員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一日,一位叫道行的道人來見裴寂,言稱裴寂有天命,有皇帝之相。

裴寂剛剛吃了苦頭,不禁大懼,令家丁將其殺之以滅口。

此事被張刺史得知,遂上表將此事奏聞。

李世民此時餘怒未息,閱表後大怒道:“裴寂有死罪四:身為三公之職而與妖人交遊,一也;既免職,而妄稱國家之興皆賴其所謀,二也;聞妖言不奏,三也;殺人以滅口,四也。

朕依其罪若殺之,諒他也無辭。

不過裴寂畢竟為太上皇的老臣,朕不忍殺他,流之即可。”

此後,李世民下詔將裴寂流放至靜州。

裴寂最終死在流放地上,享年六十。

李世民得知了他的死訊,念其畢竟有定天下的首功,贈其為相州刺史,民部尚書,河東郡公,算是給了他一些哀榮。

李世民將裴寂逐出京外,又想起了蕭礒及陳叔達等老臣的好處,遂下詔授二人為特進,令其參與朝政。

蕭礒、陳叔達被免職之後,李世民在待遇方面沒有虧待他們,還不時親往其宅中探望。

李世民此次將他們復職,是想在朝中能聽到各方意見。

同時,他還調整了其他一些職位:遷魏徵為秘書監,授為特進,令其參與朝政;遷王?為門下省侍中;授孫伏伽為諫議大夫。

高士廉任職以來,因辦事少有成色,被人密奏其“寢而不言”,此次被罷侍中,出為安州大都督。

經過幾番調整,李世民基本上將重臣都換了一遍,其根據各人的才具和特點委以重任,可謂恰到好處。

此次授任詔書一下,蕭礒等人自然當堂謝恩。

李世民微笑說道:“自古以來朝中重位如宰相者,人們皆紛競謀求。

其實為君為臣者,若尸位素餐,僅僅謀其位以享其榮華,當然做得越大,實惠越多。

其實官大一分,則責任又多一層。

譬如朕即位以來,遭遇災年,與卿等勞心費力,共理國是,並未感到為君者的快活,還不如為藩王時自由自在。

朕今日授任蕭公等人的職位,其實是想讓你們愈加盡力為朝廷辦事。”

蕭礒等人又復謝恩。

李世民又道:“蕭公,朕如今君臨天下,以天下為至公,不敢偏私。

武德七年以後,太上皇有廢立之心,朕實有功高不賞之懼,且為兄弟不容,朝臣中以隨隱太子者為多。

獨你和陳公二人,不懼威權,每每與太上皇面爭,真社稷臣也。

你與陳公的這般好處,朕時刻牢記。

然你守道耿介,善惡太明,常有失處,這正是上次罷你與陳公官職的原因。

你們今日復職又擢以高位,請謹記此點。”

陳叔達答道:“陛下即位以來的作為,老臣一直瞧在眼裡,喜在心中。

臣等職位或降或升,皆以大計為本,其中道理臣等心知肚明。”

“你們知道就好,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