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王?答道:“隋文帝勤勞思政,亦是勵精圖治之主。”

“不錯,隋文帝的確是位賢主。

然你僅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欺負孤兒寡母以得天下,深恐群臣內懷不服,因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要自己決斷,他自己勞神苦形,結果未必能盡合於理。

朝臣既知其意,更加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知道承順而已。

朕以前說過,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若無臣下匡諫其失,則乖謬即多。

其後隋煬帝獨斷專行以致亡國,應該說也有文帝的責任。

我們今日不多說這個話題,還要說儲糧一事。”

“文帝時候天下富饒,其儲糧最多。”

“朕前日讀了一段書,不知道你留意沒有?隋開皇十四年大旱,當時各地百姓極度缺糧。

是時國家倉庫裡糧食盈溢,文帝竟然不許賑濟,而讓百姓自己想辦法。

文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到了他執政末年,其倉庫存糧可供應天下人食用六十年。

結果呢,隋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終於滅亡。

由此來看,隋文帝非賢主也。”

隋文帝在當時人的心目中,為一代賢主。

王?和司農卿今日第一次從李世民的嘴中聽到如此言論,可謂獨到。

李世民接著道:“朕說了這麼多話,是想說明一個道理。

凡理國者,務必積德於人,不在盈其倉庫。

。。

鄧州出糧濟蒲虞 柴紹引軍圍朔方(3)

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使倉庫可備凶年,此外何煩儲蓄!眼下正是凶年,此時不用存糧,何時再用?至於頡利可汗等人,不足為慮。

傳朕旨意,可撥倉庫存糧一半以賑濟災民。”

司農卿受命而去。

李世民又仰頭思索了一陣,對王?道:“百姓受災,須使百官知之,以節衣縮食賑濟百姓。

要使百官有所動作,朕須示範之。

如何示範,就需要壓縮宮中開支。

去歲雖出宮女五千,然太上皇宮及掖庭宮宮人還嫌太多,可擇而出之,令其回鄉任求伉儷。

王卿,你可向杜正倫和岑文字傳達朕之旨意,讓他們二人主持此事。”

此後數日,岑文字和杜正倫立於掖庭宮西門,手持宮女名冊,擇多餘者出之,並隨發路費令其歸家。

宮女們長期幽閉深宮,聞聽要放自己出去並且可以自主嫁人,其歡喜之色躍於臉上,一個個接過錢物僱驢回家,前後共出宮三千餘人。

百官見皇帝尚且如此,一個個不敢怠慢,紛紛向戶部捐出錢物賑濟災民。

捐錢物最多者當推裴寂,他宦中所積甚多,許是想在李世民面前表現一番。

果然,李世民聞訊後,意甚嘉許。

不料裴寂還是犯下事情來。

原來去冬以來,京城裡來了一個名叫法雅的和尚。

他一直在五臺山設壇講經,有相當的名氣。

此次來京後居於通化坊淨影寺內,日日開壇講經,將一部《金剛經》講得天花亂墜,惹得京城內的善男信女簇擁於此。

其時天下信佛者眾,李世民剛剛被立為太子,即下詔罷傅奕抑佛之議,佛法更是大行其道。

當時宮中及百官以崇佛為時尚,像李世民即皇帝位時,將高僧玄琬召進皇宮,為皇太子及諸王受菩薩戒。

在皇帝的影響之下,百官及富豪紛紛舍宅立寺,以作為功德。

法雅此次入京講經很快出了名,京城中的達官貴人自然競相邀請其入宅講經。

裴寂現在雖名為司空,然終日無事情可做,他將法雅邀入宅中,竟然盤桓五天之久。

法雅若一心講經,本來什麼事情都沒有。

偏偏他口無遮攔,講話漫無邊際,竟然與時事相連。

他一日當眾講道:“時下災異連年,為佛嗔其弊。

欲使天下平安,須多立寺院講經以修其罪衍。”

這話傳入了李世民的耳中,讓他登時大怒。

他立刻召來戴胄,命將法雅投入獄中,大罵道:“這個該死的妖和尚,竟然敢在朕眼皮底下妖言惑眾,其罪當誅。

戴卿,你好好查一查,這個妖僧的背後還有什麼人?他從五臺山來此,憑空裡怎麼能說出這樣無端的話?”

李世民認為法雅這樣說,定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