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這番心情我也是剛剛體會出來,想頡利肯定還不能想到此點。”
陳君賓微笑道:“突利刺史能體味皇上的這番心意,其實不易。
你下次入京時,不妨找頡利談論一番,使他能有覺悟,心情也會好起來。”
突利搖了搖頭,不再說話。
李世民導人諫諍,臣下踴躍上疏,蔚然成風。
御史臺中有二人,名為權萬紀和李仁發。
他們累累上疏,言及百科之事,提出了一些相對不錯的建議,獲得李世民的信任,被授為侍御史。
該職位負責糾察百官之失,可以隨時彈劾,提出懲辦意見。
這二人商議要將百官的一舉一動都掌握下來,遂暗暗在各衙署內佈置眼線。
一段時間內,他們能將百官之失及時舉報到李世民那裡,因此,愈發得到李世民的信任。
然他們的手段太陰,百官有一點錯處往往誇大數倍,漸漸引起了百官的反感。
只是礙於皇帝寵信他們,一時敢怒不敢言。
是時,馬周也入御史臺為侍御史,稍稍明白了他們的手段,以為其手段不光明正大。
大理卿慎剖疑案 李世民悔傷人命(8)
權萬紀礙於馬周是皇上欽點官員,不敢過分得罪,但仍然忍不住譏刺道:“侍御史的職責就是彈劾百官,若僅以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說一些大道理,不都是廢話嗎?要想稱職,總要弄出一些皇上不知道的事情,方見手段。”
權萬紀和李仁發這日從大理寺內線處得到情報,二人如獲至寶,急忙寫出奏章送往宮中。
李世民午休之後,看到了權萬紀和李仁發的奏章,他閱罷大怒,立刻寫了一份手詔讓送往刑部。
刑部見手詔上僅寫一行字:“速將大理丞張蘊古拉往東市,斬訖報來,欽此。”
他們不敢怠慢,急忙帶人到大理寺去捉張蘊古。
李世民在殿內來回轉悠,心中暴怒不已,恨恨罵道:“這個該死的張蘊古,明裡一套,暗裡一套,竟然敢愚弄朕,該殺,該殺。”
他焦急地在殿內等待刑部復奏,因等待不及,又派一名太監去催。
這時,一名太監來報:“皇上,大理卿戴胄在殿外求見。”
李世民知道戴胄此來是替張蘊古說情,惱怒更甚,說道:“不見,讓他在殿外候著。”
過了一會兒,那名太監又來報說:“皇上,尚書左僕射房玄齡,門下省侍中王?,秘書監魏徵前來求見。”
“哼,又是來替張蘊古說情的。
讓他們也在殿外候著,待張蘊古人頭落地,再放他們進來。”
這樣約過了一個時辰,刑部尚書方入宮復奏:“奉皇上旨意,已斬了張蘊古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