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總面積約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海南省的面積。貝加爾湖的淡水儲量,佔到全球地表淡水量的四分之一。
再說葉尼塞河,這條大河橫穿瞭如今的俄羅斯,但究其上游,卻是發源於如今的蒙古共和國西北部。雍正帝也未免太不把這大片地區不當回事了,居然如此慷慨地將之劃給沙俄,也許在他眼裡,那裡只是不毛之地而已。
在隨後的一百多年裡,兩國邊界稍顯平靜。但鴉片戰爭結束後,一個孱弱的大清帝國重新展現在世介面前,沙俄意識到這是東擴的好機會,便迅速成立“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以加緊對黑龍江的侵略活動。
當時的清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已經不再有昔日的威風凜凜,國內外的各種矛盾,更是糾結交錯,一觸即發。趁著這樣的機會,俄國海軍軍官涅維爾斯科依帶領武裝人員,侵入黑龍江下游,並於1850年侵佔了黑龍江出海口的廟街,將它改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
來鄰不善,沙俄的鯨吞蠶食(2)
廟街是中國名字,本是中國漁民沿著黑龍江出海時的停留靠岸之所。俄國人沒有什麼想像力,也沒有什麼歷史文化底蘊,他們在中國邊境上建立的城市,大都是以那些擴張先行者的名字來命名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可不就是其中的一個急先鋒?
在隨後的1854年裡,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指揮下,俄國人出動70餘艘艦船沿著黑龍江強行武裝航行,並沿途設立軍事據點,造成佔領黑龍江下游地區的既定事實。1857年底,俄國乾脆在中國的黑龍江下游流域上,非法設立了以廟街為中心的“濱海省”。
18世紀50年代的大清帝國正處內外交困的時期,內有太平天國、捻軍等起義活動,外有因修約問題而導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1月,沙俄政府得知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後,決定加快向黑龍江“移民”,並準備以武力為後盾,向清政府進行外交訛詐,逼迫清政府承認俄國佔領黑龍江下游的既定事實。
隨後,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領俄國哥薩克軍隊,直逼璦琿城下。1858年5月,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璦琿城面見當時的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乘著英法聯軍已經攻佔了大沽的機會,穆拉維約夫假意聲稱此行目的是為了“助華防英”,同時,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為了雙方的利益,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俄國人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奕山顯然還沒有那麼傻。他嚴正指出,中俄兩國的邊界早由《尼布楚條約》劃定,“百數十年從無更改”。穆拉維約夫見訛詐不成,就乾脆把早擬好的“條約草案”交給奕山,要求第二天就給答覆。在隨後的談判中,俄方一直無理取鬧,糾纏不休。在談判沒有結果的情況下。穆拉維約夫給奕山下了最後通牒,並恫嚇要使用武力進行談判。
當夜,璦琿城外,俄國兵船上槍炮大作,徹夜不息。而中國這邊,守軍卻少得可憐,根本不是俄國人的對手。在沙俄的武力威脅和恫嚇之下,奕山最終被逼屈服,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充其量只能算是未經認可的草約。這個條約只有短短三條,主要內容是: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但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國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
上面說的那一小塊地區,就是我們通常稱的“江東六十四屯”,當時中國人已經在那裡生活了很長的時間,但《璦琿條約》把本是中國的領土變成了俄國境內的中國“飛地”,後來俄國人趁著庚子年(1900年)中國的那場混亂,強行驅趕並屠殺了那裡的中國居民,將江東六十四屯據為己有,這是後話。
《璦琿條約》作為城下之盟,清政府當然沒有批准,還為此嚴厲處分了奕山等人,但俄國人並不罷休,他們在等待更好的機會來迫使清朝中央政府承認這個條約。在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前,俄國人已經強行侵佔了海參崴一帶,並把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是“統治東方”。英法聯軍侵佔北京後,俄國人又故伎重演,假裝積極地從中調停,而奉命談判的恭親王奕訢不明就裡,加上求和心切,竟然還真請求了俄國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斡旋。
伊格那季耶夫心頭大喜,大拍胸脯說保證讓英法聯軍撤出北京,但是有個要求,那就是同意俄國人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