蘚叮 �
太平餘波,紛紛擾擾(3)
這種冒險的做法,李自成嘗試過,開始成功了,但後來還是被八旗軍打敗了;李開芳、林鳳翔北伐軍也曾嘗試過,但最終敗於僧格林沁和勝保之手。
當時捻軍的形勢相當危急。清軍已經潮水般的殺來,當時湘軍和其他軍隊都已經追擊到這裡(因為其他地方基本平定),計有李鴻章、左宗棠、劉銘傳、英翰、郭松林等主力部隊相繼趕來。正當捻軍準備過河的時候,卻又發現黃河渡口沒有船隻。正慌張之時,突然黃河結冰,捻軍趕緊履冰而過。
但黃河結冰,捻軍過得,清軍也過得,而且很快就追上捻軍,結果小黑戰死軍中,捻軍隊伍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人都向清軍投降了。張宗禹帶領殘部繼續向北進軍,1868年2月,淮軍劉銘傳、郭松林率軍在山東茌平把張宗禹的西捻軍團團圍住,張宗禹投徒駭河自殺,也有說張宗禹沒死,最後不知所終。
北伐軍的李開芳,最後也是死在了山東荏平縣,地點是馮官屯。
再說遵王賴文光。因為和張宗禹意見不合,1866年秋賴文光等率領東捻軍繼續留在中原淮北一帶。1868年1月賴文光率軍南撤到揚州,劉銘傳、郭松林、潘鼎新等部的追兵趕來,最後在揚州瓦窯鋪被道員吳毓蘭部淮軍圍困,賴文光本人被俘後遭殺害,東捻軍殘部最終全軍覆沒。
就此,太平餘波,南北悉平。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來鄰不善,沙俄的鯨吞蠶食(1)
沙俄原被叫做“羅剎國”(Russia的譯名),本不與中國接壤。直到公元820年,在基輔一帶才建立了一個名叫“羅斯”(Ross)的公國,13世紀蒙古人西征的時候,羅斯公國分崩離析,歸附於當時的金帳汗國。為了獲得蒙古人授予的“俄羅斯大公”封號,羅斯公國的各王公不惜奴顏婢膝,相互傾軋,最後莫斯科公國脫穎而出,並日漸強大,最終擺脫了蒙古人的羈絆。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沙皇,由此,沙皇俄國走上了四處擴張的道路。
對於沙俄侵佔中國的大量領土,清朝統治者是要負主要責任的。當然,這並不僅僅是指那些和沙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事實上,那些條約的簽訂,一來是因為大清孱弱無力受人逼迫,二來是因為統治者對疆域領土概念的盲目無知無所作為。但最關鍵的是,清廷將東北三省和新疆當成是滿族人的最後依附之地,在非常之時留給自己的一條退路,而禁止漢族和其他民族向這些地區移民,導致這些地區人口極度缺乏,這才給了沙俄可乘之機。
晚清時期被沙俄割去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區,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清朝統治者禁止人口向這些地區遷移的錯誤政策導致。約瑟夫·弗萊徹教授在《劍橋中國晚清史》裡不無遺憾地說:“清帝國喪失了最東北的廣袤而寶貴的土地,因為清政府沒有看到這些土地的價值,並且依然堅持把漢人限制在中國本土這一過時的政策。”
一直到19世紀後期,清政府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開始放開漢人遷移的限制,這才有了“闖關東”、“走西口”的移民浪潮,而這也是中國東北和西北部的人口充實化、實體化過程。
早在17世紀的時候,沙俄勢力已經擴充套件到西伯利亞地區並逐漸接近了中國領土。1650年到1680年間,俄國的哥薩克僱傭兵多次侵到雅克薩和松花江口一帶。當時康熙帝見來者不善,便於1685年到1686年下令清軍水陸並進,在雅克薩重創俄軍,雙方便在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規定,以格爾必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領土;在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未及劃分的土地,待兩國查明後,再作決定。《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額爾古納河以東、外興安嶺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黑龍江流域,及烏蘇裡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領土,都屬於中國的疆域。條約還特別規定,俄國在雅克薩所建的城堡全部拆除,所有俄國人全部遷回。
雍正帝時期,中俄之間又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劃定了中俄在蒙古一帶的邊界。但不知何故,這兩個條約把貝加爾湖一帶和唐努烏梁海以北的葉尼塞河上游地區,這些原屬於當時大清帝國的領土(本是蒙古人遊牧的地區),劃入了俄國的版圖。
貝加爾湖自古以來就在中國範圍之內,當年的漢使蘇武還曾經在湖區南面(如今的烏蘭烏德地區一帶)給匈奴人放過羊呢。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