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8章 外交推動(四)

“諸位,我並沒有要求諸位脫離日本,但是蝦夷共和國旗下的三百萬百姓也是人,日本天皇在日本人民眼中的確地位尊崇,但是我一點都不認為在關乎百姓生命的時候,要把這個因素放在最前面。”

此時的國防部人員變更不小,除了原本的那些最初建立蝦夷共和國的人員之外,好多年輕的新面孔也出現在會議上。聽了周新華的話,這些年輕的新進人員臉上忍不住出現了悲憤的神色。

戰爭的程序遠比想象的更慘烈,蝦夷共和國雖然號稱百萬大軍,可這些軍隊與其說是軍隊,還不如叫做墾荒民團。百姓之所以逃到蝦夷共和國,完全是因為在明治政府統治下已經活不下去,到了蝦夷共和國之後有飯吃有地種,大家能夠繼續生活。在全民皆兵的蝦夷共和國,人員的確參加了軍訓,但是參加了軍訓與成為軍人並沒有必然的關係。軍訓提高的是軍事技術與作戰能力,成為軍人則是一種自我的認知。

攻上蝦夷共和國的是由明治政府統治下計程車族們為核心的軍隊。世代繼承的職業與家祿是士族的根本特權之一,在舊幕府時代,家祿與“奉公”聯絡在一起,奉公是履行對領主的封建義務,承擔一定的工作,而家祿則是領主對此給予的權利,兩者互相依存。家祿世代繼承,工作職務也世代繼承。

明治政府試圖建立一個全新的中央集權政府,舊的封建制度被廢除之後,這幫士族效忠的物件從藩主變成了天皇,原本藩主支付的家祿則由政府承擔。1873年的明治六年為例,政府的地租收入6000萬日元,而家祿支出達1804萬日元,是政府支出中最大的一塊,使政府運轉明顯不靈。明治政府內部對一年白白支出近2000萬日元的家祿意見極大,所以就乾脆禍水北引,給士族們一個授田令的大餅,把他們送上蝦夷共和國的土地。

明治政府的如意算盤很簡單,既然士族們想玩封建那套,那就讓他們在日漸富裕的北海道這麼玩好了。政府支付的家祿轉為土地,把這些累贅送到北海道去。一來靠士族消滅佔據北海道造反的蝦夷共和國,二來也能扔掉政府身上沉重的財政包袱。

士族們當兵是祖傳的職業,自幼就開始接受戰爭技術。現在戰爭技術發展的很快,他們的祖傳技術落伍了一些,可這些人從小接受的軍人教育卻沒有落伍。他們在熟練應用武器之前,接受的就是殺敵立功的教育。包括對戰死沙場的美化,包括對消滅敵人才能儲存自己的最佳手段的薰陶。比起蝦夷共和國那幫由農民組成的國防軍,登上北海道的這些士族軍隊才是軍人組成的軍隊。

蝦夷共和國的老部隊數量組多不過五千,加上中國的派遣軍也不過萬餘人。這些核心部隊在1874年的函館戰役中傷亡慘重。1875年士族軍隊在地形平坦的北海道東部登陸,與這些時代從軍計程車族一比,這些逆來順受的百姓採取過的最強烈的反抗行動不過是選擇逃走而已。十萬以士族為核心軍隊就如同洪水一樣在蝦夷共和國肆虐起來。

小樽到室蘭的防線可以抵擋住從函館出發的軍隊,對在東海岸登陸計程車族軍隊毫無辦法。中國的海軍當時與英國皇家海軍打得熱火朝天,不可能派出任何軍艦來支援蝦夷共和國。士族軍隊越戰越勇,在蝦夷共和國的軍隊潛藏的明治軍間諜也利用日本天皇的名義進行各種煽動活動,大批的百姓投降了明治政府軍。

扭轉局面的起因很可笑,當舊軍官戰死或者逃散之後,中國派遣軍正式接掌了蝦夷國防軍,開始在蝦夷軍隊裡面建立起了政工體系。政工人員告知國防軍,對面敵人目的不是佔領蝦夷共和國,而是殺光北海道上的所有人員。

不少國防軍的人對此將信將疑,也有些眼見親友被士族軍隊殺掉的人員激發了戰鬥意志。他們在中國派遣軍的指揮下開始戰鬥,開始反擊。直到挖出被士族討伐軍在大規模屠殺當地百姓時候製造的十幾個萬人坑被發現之後,走投無路的百姓們終於認清了局勢。

雙方激戰了兩個多月,士族們從所向無敵,到了勢均力敵,又變成了被蝦夷國防軍的優勢兵力圍攻。現在士族軍隊已經被包圍在北海道東海岸與函館一帶的兩個大包圍圈裡面。

就在蝦夷共和國的國防部隨時可以發出“給賊軍最後一擊”的命令時,周新華提出了完善政工制度的要求。這個要求已經討論過數次,政工制度的基礎就是政黨制度。蝦夷共和國的政黨雖然還沒有發展,選舉制度卻執行了幾年。

現在民間的態度比較簡單統一,既然天皇下令殺光北海道的所有人,那大家也沒有任何理由再當天皇的臣民。不久前的一次全民表決得出的結論相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