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是當時中國絕無僅有的幾個國際朋友,每次人家的領導人來訪,都要組織上街夾道歡迎。外國人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必須隆重對待。這麼長大的孩子,自然覺得外國人是高人一等的了,至少人家可以“又摟又抱”呀。這對青春期的孩子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當然,外國人可怕起來,也不是鬧著玩兒的。我們從小就要“備戰備荒”,特別是要為核戰爭做好準備。原子彈的可怕,我們小小年紀都知道。那實在太恐怖了,而且老師告訴我們,蘇聯可能要向中國扔原子彈,人家首先要打北京。畢竟是首都呀!記得那時父母下幹校,留下一個農村來的大娘看著我們兄弟三人。大娘不識字,也要到街道開會,商量怎麼對付蘇聯的原子彈。最後她們這群老大媽終於想出了辦法:誰看見原子彈飛過來,趕緊敲暖氣管子。因為暖氣管子通著全樓,大家都聽得見。聽見聲音,就都往防空洞跑。她們還演習了幾次,確實一敲動靜很大,並告訴我們小孩子不要隨便敲暖氣,免得引起誤會。可我心裡為此則引起了巨大的恐怖:據說原子彈從蘇聯飛過來比飛機快得多,肉眼都看見了還有機會敲暖氣嗎?再說,我們孩子參與挖的那些小洞洞,下場雨都有塌的,能防原子彈嗎?看看家裡那臺蘇聯電視,那是人家五十年代的產品,中國造這東西門兒也沒有,怎麼打核戰爭會是蘇聯的對手?亡國滅種的危機感非常真實。我還不停地做過惡夢:自己被蘇聯入侵者抓住,按說應該學革命先烈寧死不屈,但人家要槍斃自己,一下子嚇破了膽,投降了,同時也在驚恐和羞辱中醒了。幾十年出國後曾聽到電視上講,在中蘇交惡時,美國中央情報局估計蘇聯確實有很大的可能對中國發動核打擊。看來我小孩子的恐怖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總之,外國人高階,外國人神秘,外國人可怕。這在我們這代孩子的觀念中根深蒂固。給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這是中美關係的歷史性轉折。我當時才十歲出頭,竟也捲入了這段歷史。中美交惡二十多年,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志願軍在朝鮮打敗了美國鬼子,但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時刻準備幫助蔣介石*。如今美國總統突然訪華,和我們的偉大領袖握手,全國人民需要轉彎子,不能再把人家當作勢不兩立的敵人,但也不能說過去的教育都錯了。我這個十歲的孩子,每天要在學校跟著老師學習,理解尼克松為什麼要訪華,我們應該做什麼準備。而所有這些學習內容,我們都必須背下來,老師時時抽查。 尼克松為什麼要訪華?我們被告之,他希望當美國建國200年週年時的總統。他不訪華,很難當上。他如果訪華,毛主席又接見了他,那麼他回去向美國人民就可以說:“你們看看,毛主席都接見我了!除了我以外,咱們美國的政治家誰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呢?”美國人作為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自然是敬仰我們的偉大領袖的。憑他能見毛主席,尼克松在美國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就會大增,能夠順利當選總統。果然,後來他真當選了。看來毛主席確實是世界人民的偉大領袖!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語”(5)
這些教育雖然很長我們的志氣,但另外一些教育就叫人神經緊張了。既然尼克松要訪華,一些美國人也會跟著來中國。我們應該怎麼對待?萬一碰上個美國人,應該怎麼處理?我們這些十歲的孩子也當然要做好準備了。比如,我們反覆背誦的對美國人應有的態度:不卑不亢,不冷不熱。意思是:人家要是熱情,我們就不應該太冷淡;人家要是冷,我們就必須維護國家的尊嚴,對之絕不示弱。老師還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你在北京的小衚衕中迎面碰到一個美國人,應該怎麼辦呢?小衚衕很窄,只能走一個人。這就到了考驗你的時刻了。要知道,美國人一般個頭很高。你一定不能害怕。如果他見你走過來,很客氣地側身讓你先走,你也要側身謙讓。但如果他很不友好,橫衝直撞地走過來,你就應該有勇氣和他撞一下!”要知道,當時我是全班最瘦最小的。聽了這些話,還真有些擔心不得不和美國人狹路相逢。好在我們住的是公寓樓,樓之間是寬大的操場,並沒有那些窄小的衚衕。後來看到了周總理在機場迎接尼克松的照片,算是真正領悟了什麼叫“不卑不亢,不冷不熱”了。照片上週總理站在飛機舷梯的一步之外,禮貌而不露聲色,一隻手略微伸出來;下了飛機的尼克松則滿臉堆笑,熱情地邁步跑到周總理跟前,特別主動地把手伸了出來。你一看照片就明白,是尼克松求著我們!不用說,這張歷史照片,也是中國外交的經典了。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在這張照片的榜樣下長大的。
當時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