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裡,或被人驅趕,才能開始自己的“靈性流亡”?但願不是吧。

虹橋門戶網WWW。HQDOOR。COM

第8節:逃城的設計理念

逃城的設計理念

不誇張地說,對西方文明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字,應該是首推《聖經》,一個西方人,無論是不是基督教徒,思維、判斷都會受到其無形的暗示。在西方的閱讀者當中,對《舊約》不喜歡的人不在少數,總是認為它過於嚴厲、毫不留情,著眼點在“罪與罰”,而不像《新約》,著眼於“罪與恕”。這種觀念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也忽略了《舊約》的史料中已經有許多寬容的元素,不然的話,它也無法演變成《新約》文字了。

一個必然以鐵血手段報復仇敵的民族,在他們的律法中,專門留有條文體現赦免、寬容,這才是有趣的地方。

【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出埃及記》

牛和驢的生命都高過人的恩怨,這個要求也許太超現實了,只是一種道德勸說。

在記錄了人口統計、財產分配的《民數記》中,卻有硬性指標要騰出土地建立“逃城”:

【你們過了約旦河,進入迦南地,就要分出幾座城,為你們作逃城,使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那裡。這些城可以作逃避報仇人的城,使誤殺人的不至於死,等他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你們所分出來的城,要作六座逃城,在約旦河東要分出三座城;在迦南地也要分出三座城,都作逃城。這六座城要給以色列人和他們中間的外人,並寄居的,作為逃城,使誤殺人的都可以逃到那裡。】

這裡就是將“恩怨有度”上升到了律法的高度,逃城裡的人如果出了逃城,報仇的人就可以殺了他們,而在逃城之內,生命權高於一切。

這也許是對罪不當死之人的一種保護制度。在《士師記》中,卻有對“當死”之人,存一念之慈的故事。以色列利未族的一個人帶著他的妾行經以色列便雅憫族所屬的基比亞時,這個妾被便雅憫人終夜輪姦致死。此人【到了家裡,用刀將妾的屍身切成十二塊,使人拿著傳送以色列的四境。】將他的冤屈訴之於眾。以色人於是發兵四十萬問罪,要求便雅憫人交出兇手。便雅憫人拒絕,並準備開戰。以色列人先敗兩戰,最後大勝,對便雅憫所屬各城的“人和牲畜,並一切所遇見的,都用刀殺盡,又放火燒了一切城邑。”只剩下六百便雅憫人,逃散到了曠野。

以色人在起兵之前曾經發誓,再也不將女兒嫁給便雅憫人。正義之師大勝之後,他們卻“放聲痛哭”:【如今以色列人中絕了一個支派了。我們既……發誓說,必不將我們的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現在我們當怎樣辦理,使他們剩下的人有妻呢?】

與血腥報復並列存在的,是對滅絕生命的恐懼。這兩種元素互相牴觸,卻都又強勢存在。滅絕生命的恐懼隨著時間,最後取得了絕對的優勢,甚至到了現在,有“絕對寬容”的觀念出現,那就是任何人都沒有剝奪生命的權力;即使不願意放棄把剝奪生命作為最嚴厲處罰手段的人,在這種自古以來的“滅絕生命恐懼感”面前,也是戰戰兢兢,所以,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普遍被認為罪大惡極的罪犯,對他的審判也會慎之又慎,時間長達十數年也不稀奇。這是不是可以倒溯回“逃城”的設計理念,還有待考核,但是至少目前知道,存在珍視生命的傳統,確實是件好事情,它能收斂殺心,在殺得興起之後,還能“放聲痛哭”,而不是意猶未盡。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HQDOOR。COM

第9節:科學地討價還價

科學地討價還價

我很慶幸自己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星座專家說這和星座有關,因為我不信星座,所以我認為這和一種偷懶的人生態度有關,不想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就會允許自己犯一點錯誤,允許事情有些紕露,這樣,人當然會活得輕鬆一些。科學的觀點認為,這正契合了科學的本質,因為沒有事物是完美的,所有的知識與真理都是相對的,暫時的,說不定明天就會被推翻,缺陷是生活的本質。科學是如此地體諒人,不相信它實在是說不過去。

在科學的發展史上,有些為了科學玩命的人,比如被教庭拿去燒烤的布魯諾。此人以非凡的勇氣說: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退讓。日心說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不是真理了。但是布魯諾的勇敢還是成為科學進步的重要象徵。

拿布魯諾來反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