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圖表

據《中國勞動工資統計資料1949…1985》,第110頁

圖表2 1962…1980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累計人數及身在農村的人數

圖表

據《中國勞動工資統計資料1949…1985》,第110頁;顧洪章,等《始末》,第193頁和301頁

從圖表2可以明顯地看出,直至1977年,儘管已經有人回城,但在農村的知青人數仍然繼續增加' “回城”這個詞是簡化了的,其實包括了已改變了身份但沒有回原居城市的知青。'。相反,從1978年起,下鄉人數急遽下降,而同時期返城人數大幅上升。

圖表3 1974…1979年知識青年下鄉和回城的情況

圖表

據《中國勞動工資統計資料1949…1985》,第110頁和第111頁

下鄉運動引致的主要跨省移民圖顯示出總的方向:從國家最大的城市,主要是三大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往最近的省份,或者向最遠的邊疆地區移民發展。大多數的遷徙都在省內或市郊,大約8%的知青(1962…1980年間17 919 800名下鄉的知青中,有1 429 200名)被送到了外省去。

圖:知青的跨省移民情況

1979…1980:回城及就業問題(1)

當年組織下鄉運動給政府帶來許多憂慮煩惱,最後嘎然終止又造成新的驚恐不安。人口的遷移也就將問題從農村遷移到城鎮去了,因此當局的注意焦點全集中到了城鎮招工問題上去了' 株洲市成了這種發展的象徵,因為安置青年取得的成績,曾先後兩次被提名為典型,而其郊區農場雖然幾年前全國有名,但現在連提都不提了;見湖南電臺廣播,1979年6月14日,刊於FBIS,1979年6月22日,以及《人民日報》1980年6月4日第三版。'。實際上,中國在1979年面臨著1949年以來從未遇過如此廣泛的就業問題,那一年在各城鎮有將近2000萬人等待安排工作,佔了勞動力人口20%' 這個官方數字後來重新修訂降低到1500萬了,但我們認為2000萬似乎更合理些。關於這個問題,見M。 Bonnin,前引。'。為此所採取的措施,有些是與經濟改革方向一致的,但其他的正相反,由於對生產力的消極影響,構成對市鎮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在最初階段,採用了各種對策來發展輕工業和服務性行業,尤其是那些只需投入有限資金就能招聘更多職工的集體及個體企業。然而,對這類企業的鉗制與歧視相當強烈。有一條法例就規定因特殊困難留城或回城的青年可以分配到國營企業,而因病留城或回城的就只能分配到集體所有制企業,北京市在1979年8月廢除了這項規定' 新華社訊,1979年8月11日,刊於FBIS,1979年8月13日。'。還有許多其他的歧視性的舉措被取消了,同時透過提供貸款及減免稅項來鼓勵待業青年建立集體所有制的或個體經營的企業。這直接關係到新近回城的知青,以及沒有獲得分配的留城畢業生。成立了“勞動服務公司”,安排工作(通常是臨時性的),給無業青年(特別是近期回城的)開辦訓練課程' 就是這樣,上海徐彙區在1978年5月成立了一個“勞動服務隊”,吸收了200名近期回城的知青,到1979年2月又把它改編成一個擁有900人的“公司”;見新華社訊,1979年2月12日,刊於FBIS,1979年2月14日。1979年8月,法中友好協會代表團參觀了這個公司,那時容納了近期回城知青的80%。見1979年8月11日進行的參觀訪問彙報打字稿; 題為?Visite de la Société des Services Publics?; 頁1。'。政府不得不面對非常嚴重的城市就業問題,而且再也不能利用上山下鄉這個虛假的解決辦法。在某種程度上看,這對中國的經濟起了積極作用。也就迫使共產黨放棄國營經濟絕對優先、大企業及重工業優先的教條主義觀念。

另一方面,下鄉運動在當時終止了,在農村多年的知青大批迴城,又加上同時期大批城市青年到達就業年齡,這種緊迫的異常形勢令當局不得不採取一些從經濟角度來看是有害的方法,後來都一一廢棄掉了。在這個層面,首先採用的是頂替政策' 見本書,頁161。'。這個辦法確實很見效,僅僅3個月的時間(1978年11月到1979年1月)上海就安置了10萬名青年' 上海電臺廣播,1979年2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