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邦就在一次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宣佈:“要把城市青年上山下鄉種地的辦法改過來。要用其所長,不要強其所難。

過去的辦法是一舉兩害' 他指的是對知青與國家兩者都有害無益。',現在要一舉兩得。”談到政府改轉向的問題時,胡並不迴避社會抵制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回頭看看上山下鄉的做法,家庭不接受,農民不歡迎,社會有阻力。' '我不說過去錯了,過去在那種歷史條件下,那樣多的人下去,是有成績的。但是小孩子不願當農民,就連去上海郊區也穩定不住。”' 顧洪章等,《始末》,頁195。'

得過了好幾個月以後,某些省市才陸續宣佈結束下鄉運動。8月初,湖北省政府作出決定,凡是有可能的地方,都應該把知青安置在城鎮,包括那些本來認為是可以繼續下鄉運動的市縣' 湖北電臺廣播,1980年8月3日,刊於SWB,1980年8月14日。'。10月底,長春市宣佈所有的中學畢業生今後都可以留在城裡,包括前幾屆沒有下鄉的學生' 吉林電臺廣播,1980年10月23日,刊於FBIS,1980年10月28日。'。11月,陝西成為首個公開宣佈結束知青下鄉的省份。所有畢業生都應該可以在城裡找到工作,一般是在集體經營的工廠單位,特別是在服務行業' 陝西電臺廣播,1980年11月11日,刊於FBIS,1980年11月13日。'。第二天,北京市政府宣佈,經決定從夏天開始不再進行“強制”下鄉,只是提倡“自願”下鄉' 北京電臺廣播,1980年11月12日,刊於FBIS,1980年11月25日。新華社訊,1980年12月1日。北京電臺廣播,1980年12月2日,刊於FBIS,1980年12月3日。'。這些自願者有兩種選擇:到知青農場去當農場工人,簽訂可續約的月薪不低於30元的兩年合同;或者報讀設在某些農場的半工半讀學校。兩種情況下,學生都保留原有的城市戶口及糧食關係。這實際上就是宣佈在北京市不會再進行下鄉運動了。這些新建議的措施僅僅涉及幾百人,所以後來沒有任何進一步發展的下文。到了1980年,要求青年真正地自願下鄉,甚至是在相對優越條件下的下鄉,都只能是個微不足道的提議。另外,市政府宣佈1978年以前下去的以及已經在農村待了兩年以上的,都回城了。1979年秋下鄉的1萬名知青可以在1981年9月前回來。在這個日期之前,禁止招募那些本應該跟他們一起下鄉但拒絕走的,為的是要將優先權給予那些接受下鄉的青年。

長春、陝西和北京的例子在全國都完全有代表性。雖然訊息從來沒有正式公佈,但1980年無疑就是全面放棄下鄉運動的一年' 青海由於遠離中央地區,跟得總是慢一點兒,到12月政府也透過了有關在市郊建立知青農場的報告,但那是過了時的一役。見青海電臺廣播,1980年12月19日,刊於FBIS,1980年12月30日。'。根據半官方的資料,在最後一年,全國有15萬5千名青年下鄉,主要去郊區知青農場,其中1/3是在遼寧及黑龍江兩省,有10個省完全沒有下鄉的' 顧洪章等,《始末》,頁193。這15萬5千名知青一般都不計算在下鄉運動的統計內,大概是因為他們在農村的時間太短。這個數字也從來沒有正式公佈過。'。

其實,從該年夏天開始,讓當局操心的似乎是如何安置仍在農村的知青。7月底,《工人日報》透露,只剩下了“大約200萬”' 《工人日報》1980年7月30日第2版。'。到了8月中,又宣佈只有150萬' 《中國新聞》1980年8月12日,刊於JPRS…China Report,1980年10月3日。',這就是說從年初開始,有差不多150萬青年回了城。雖然留在鄉下的人數很少,但《工人日報》的那篇文章依舊強調領導幹部應該解決這些青年就業問題的重要性,提出3種可能:

… 重組知青場隊和農工商聯合企業:這些單位是經濟獨立核算的,但需要援手才可進一步發展。安排與農民結了婚的知青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他們佔了43萬' 根據顧洪章,只有20萬,見顧洪章等,《始末》,頁212。'1972年前下去插隊的仍在農村的“老知青”的大部分。有些地方,這些知青和他們的愛人及孩子被安置在知青隊。夫妻中城市出身的一方恢復城市戶口,重獲城市糧食配給,並且領取有保障的基本工資待遇,而另一方則仍然保留農村戶口,掙工分。

… 城鎮集體企業招工:政府鼓勵以各種方式發展這類企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