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農場遣送了大約十萬上海青年。這個地區之所以特別敏感,是因為有一條很長的中蘇邊界線,那裡生活著多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其中有的大多數同宗是居住在蘇聯境內靠近邊界的加盟共和國。把上海人遷徙到那兒去,主要是考慮到中蘇關係緊張而且衝突頻繁,加上某些少數民族居民大量逃亡到蘇聯去' 見J。 T。 Dreyer; ?Go West Young Han: The Hsia Fang Movement to Chinas Minority Aras?; Pacific Affairs; 48(3); Fall 1975; p。353…369; L。 T。 White III; ?The Road to Urumchi: Approved Institutions in Search of Attainable Goals During Pre…1968 Rustication from Shanghai?; China Quarterly; 79; september 1979; p。481…510。'。1965年中共中央東北局呈上一份報告,提議在黑龍江成立同樣的一個兵團,因為“蘇聯霸權主義者對我國黑龍江省靠近蘇聯的邊境地區的挑釁活動日益加劇”' 《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經濟發展史》,頁195。'。後來,雖然被文化革命耽誤了一些時間,這個兵團最終在1968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隨後的3年裡,中共領導人萬分恐懼蘇聯發動突然襲擊,1969年3月發生在烏蘇里江珍寶島上的武裝衝突更加深了這種恐懼,大批知青從多個大城市陸陸續續被送往那個地區' K。 Lieberthal; ?The Background ?。'。同一時期,為數眾多的知青也被送到了內蒙邊境地區。在當時從來沒有大力宣傳上述的這種動機,但往往是號召年輕人“去農業生產的最前線,去反帝反修鬥爭的最前線”' 上海電臺廣播,1969年7月8日,刊於SWB;1969年7月18日。'。到少數民族中去摻沙子以圖控制他們,這可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報刊上從來也沒有明確地談論過,不過倒是表揚過好幾個為“民族團結”作出貢獻的知青模範' 見J。 T。 Dreyer,前引,頁355; ?La campagne est aussi une université(農村也是大學)?,Littérature chinoise 法語版,1974年第二期,頁75…87,尤應注意頁86。'。然而,為達到這些目的並不需要遣送那麼多人到這些地區。遷徙城鎮青年畢業生也根本沒有必要。譬如50年代期間,當局組織遷徙青年農民去邊境地區開墾荒地' T。 Scharping; 前引,頁130…136。'。從50年代初起,解放軍農場就容納了許多復員軍人,通常是農民出身的,既會拿槍又會拿鋤頭。所以無論是保衛邊疆,還是往少數民族裡摻沙子,甚至是發展農村的目的,假使與其他的動機相比,像為城市解除沉重的負擔,那就都顯得很次要了。

消極的動機:解決城市就業及人口過剩問題

在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業總是一個很難觸及的棘手問題,因為失業被看作是資本主義制度專有的先天不足。因此,理所當然的,宣傳部門只會大談光榮任務正等待著遠赴農村的年青人,而不提如果他們賴在城裡不走會引起嚴重後果。直到68年底,知青運動再次掀起的時候,這個問題才被提及,不過是運用很審慎的方式。所以,為了研究這種動機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得依據領導人過去的講話,更要依據當時的客觀形勢與政府當局在這方面所採取的行動。

毫無疑問,下鄉運動和城市就業與人口過於集中的問題之間存在著一種歷史性的聯絡。中國政府很早就已經表示出對限制城市人口增長的憂慮。1951年開始制定的戶口制度刻不容緩地把防止農村人口移居城市當作主要目的' 關於1950年代城市人口增長以及建立戶口制度的問題,參見C。 Howe;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rban China 1949…1957; H。 Y。 Tien; China s Population Struggle; L。 T。 White III; ?Deviance; Modernization; Rations; and Household Registers in Urban China?;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