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人民日報》轉載了當地報紙一篇報道她的事蹟的通訊,她因此就成了全國知青先進典型' 劉小萌,前引,頁119…121;顧洪章等,《始末》,頁98…99,以及肖復興,《絕唱:老三屆》,頁3…18。'。
這幾位下鄉先鋒雖然得到政府的支援,而且還被用作宣傳,但仍然屬於自發行為。有組織的運動是在1968年間逐漸形成氣候的。當時,老三屆的學生本該在1966和1968年之間中學畢業,碰上文化革命,就既不能升學也沒法找工作,當局需盡全力安置
他們。這個問題特別嚴重,因為政治動亂引起了工業生產下降。然而,如果就此來解釋毛動用手段僅僅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那就錯了。事實上,有關的第一個決定是安置1966年大專院校的應屆畢業生。這些學生不多,把他們分配在各自的專業部門,本來不會產生任何就業問題。但到了1967年8月,中央釋出了一個檔案,稱這些知識分子接受了修正主義教育,所以需要“改造”,得面向農村、工礦或基層,這就是所謂的“三個面向”' 金大陸,《世運與命運》,頁22…23。'。1968年3月19日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上交了一份有關安置工作的報告,談到大多數大學生都送到鄉下去了,毛肯定了他們的做法,還明確指出安置問題不僅涉及大學生,也涉及中小學生。
假如想重新把教育制度納入正軌,那些1966和1967年本該畢業的學生就得給後面等著的小青年讓位,這沒有錯。1968年4月4日黑龍江省的報告轉發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同時也傳達了毛的指示,批語要求根據“四個面向”原則去安置分配中學畢業生。出於毛的戰略焦慮,加上了第四個“面向”:面向邊疆。其實在“四個面向”中,只有面向工礦不涉及農村(“面向基層”的含義很泛,通常都理解為面向農村)。4月21日北京市革命委員會發出“關於分配中學畢業生的通知”。6月15日中央又公佈了有關1967年大專院校畢業生分配工作問題的新檔案,再次強調必須打破一畢業就當幹部而不能被分配去做工人農民的舊制度' 同上,以及劉小萌,前引,頁134…137。'。1968年6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直屬瀋陽軍區領導,主要是為了收容大量知青。兵團的任務是墾荒種植,同時也可加強中蘇邊境地區的中方軍事力量。因此,只能吸收出身好的或普通出身的青年,其他有“貧血”問題的(他們的血不好,不合規格)均被拒之門外' 李士傑,〈不是我不愛北大荒〉,收錄在《北大荒風雲錄》,頁173…175,以及張抗抗,《大荒冰河》,頁35。在挑選知青下放去內蒙時,也同樣存在這種歧視。'。同樣的,在該地區,不少兵團農場在原有的勞改營的基礎上建了起來,營內的勞改犯被送到遠離邊境的地方,因為怕一旦打起仗來,他們會里通外國。
1968年春,開始組織知青下鄉,但人數還很有限。兩個革命委員會成立得很早的省份沒有等到4月份的批示,就開始安置1966和1967兩屆“畢業生”,並把其中一部分送到鄉下去了。那是山東和黑龍江,前者1967年12月著手這一工作,而後者則在1968年3月到6月期間就將兩萬名知青送了去下鄉。在北京,4月份開始組織工作,不過還沒鋪開大搞。當局屬意加強宣傳工作。將1967年及1968年初下鄉的理想主義知青典型邀請回來,讓他們現身說教,鼓勵其他青年走同樣的道路。而文化革命前樹立的老知青模範,由於跟劉少奇路線有瓜葛,在1968年一般都有些問題,他們也被請回來揭發批判劉,讓這些典型還有些使用價值。報紙上刊登了他們歌頌新型下鄉運動的文章' 劉小萌,前引,頁135,131,151;顧洪章等,《始末》,頁102…103。'。7月誕生了一幅江青一手策劃出來的油畫,而且複製了千百萬幅散發到全國各地,畫中年青的毛一片瀟灑,在1922年步行到安源去組織礦工造反罷工' 這張著名的油畫1995年在公開拍賣會上賣出,接著公認的作者被另外兩名畫家及革命博物館控告,又被法院起訴。這幅油畫本身就像是一場歷史騙局。其實,多位中共黨史專家都認為,當年是劉少奇和李立三負責發動安源鐵路職工與組織1922年大獲全勝的罷工。文化革命前的教科書都是把劉少奇寫作為該次行動的領導人。1968年的這張油畫的目的就在於要劉少奇頭上的政治光環摘除掉,而將革命榮耀全歸功給毛;見肖超然等,《中共黨史簡明詞典》上冊,頁238;《動向》,2000年6月號,頁76;以及S。Leys; Les H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