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14日;頁32。'。他覺得問題的關鍵在於越來越學院式並充滿競爭的教育制度在培養著一批毫無真正實踐經驗的新精英,而且他們通常出身於幹部及知識分子家庭。

毛一向心懷反知識分子的情緒,那時就走到了極端' 有關毛澤東的反知識主義及他的思想中的其它民粹主義色彩,可參考M。Meisner; Marxism; Maoism and Utopianism; 第3章。在方蘇的文章〈千家駒談毛澤東怎樣對待知識分子〉裡,可以找到一些毛敵視知識分子的意味深長的事例,刊於《九十年代》1994年4月,頁90…93。',認為整個學校教育已構成對年青人思想的嚴重危險。1964年他曾說過:“書不能讀得太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也不能讀得太多' '讀多了就會走向反面,成為書呆子,成為教條主義、修正主義”' 《毛澤東思想萬歲》,頁464。'。早在1958年他就一再肯定:“自古以來,創新思想、新學派的人,都是學問不足的年青人”,還說:“歷史上總是學問少的人推翻學問多的人”' 同上,頁176…177。'。到了1965年,他索性要求所有中學畢業生在可能上大學之前到農村、工廠及軍隊去幹上幾年' 同上,頁626。'。

毛對知識分子的猜疑由來已久,不過隨著文化革命變得全面了:所有知識分子都被非正式地列入“黑九類”,並被那些極左派稱作“臭老九”。須知當時城市裡的整整一代人已成為“知識分子”了。其實,共產主義制度所帶來的進步之一乃是在城市普及初中教育和在農村發展教育' 1966年有1250萬個中學生,而在1949年僅有100萬個。參考《中國教育年鑑1949…1981》,頁1001。'。這種新形勢在年青人心中孕育了對未來強烈的嚮往,他們希望繼續學業(上高中或上大學),或者得到一份與學歷相當的“白領”工作。然而,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的發展都不足夠滿足他們的願望,因而怨聲四起。

令毛擔心的是城市裡教育出來的新一代(即將來的精英),他們不再認同老一代的價值觀。他曾這樣談道:“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事業是不是後繼有人的問題 ”' 《紅旗》1964年7月14日,第13期; 頁32。'。他認為這是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問題”' E。 Snow; The Long Revolution; 頁221…222。'。這個時期的毛有著一種狂熱的,或許是絕望的意願,要和Max Weber稱之為“魅力領袖式威權制度的常規化”決一死戰。這種常規化的明顯特徵之一就表現在放棄以革命道德為標準來擇優,而是採取建立在透過考試選拔的基礎上同時也考慮世襲身份地位的制度。按Weber的理論,這個制度可稱為半傳統半官僚的' J。 Unger; Education under Mao。 Class and petition in Canton Schools 1960…1980; chap。 I…1; 特別注意第 26…27頁上的圖表1…2。有關“魅力領袖威權”(也叫“卡理斯瑪支配”)的概念,可參考;《韋伯作品集II:經濟與歷史支配的型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下鄉運動的作用之一就是割斷教育與社會地位之間的聯絡,強迫所有的中學生去當農民,只准以生產勞動及階級鬥爭中的革命態度為標準來考慮提升與否' 1963年毛曾經提出為防止官僚主義和修正主義,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依賴三大革命運動:階級鬥爭,生產鬥爭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