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捨身為國的忠誠之心。武帝因此對他也更為敬重。
漠北大決戰,漢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根本上扭轉了一百多年來匈奴騎兵肆虐邊塞,嚴重威脅中原農業區域,漢軍疲於防守的被動形勢。但是,漢軍自身的損失也相當嚴重,數萬名將士戰死在疆場之上;兩軍出塞時共有馬十四萬匹,回塞時不足三萬匹。然而與漢軍相比,匈奴損失則更為慘重,單于主力與左賢王的部隊死傷被俘共九萬多人,牲畜財產損失多得無法計算,迫使匈奴再度向北遠遁,造成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漢軍佔領了朔方以西至張掖、居延間的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匈奴再無力向中原發動大規模入侵,漢匈戰爭的重心也由中原轉向了西域。
五、蘇武北海牧羊
在漢匈之間漫長艱苦的戰爭中,不僅直接在疆場上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那些擔負溝通雙方君主意圖重任的使者們,也同樣面臨著不同形式的危險。特別是漢朝使者是從相對繁榮發達的中原地區出使至落後荒涼的大漠,長途跋涉的艱辛,風俗語言的差異,民族習慣的不同,長期戰爭中積澱的仇恨,使他們經常面臨著各種危險。儘管如此,許多使者還是忠於職守,不辱使命。漢武帝時期的蘇武,就是漢使中一位傑出的代表。
自從元狩四年漠北之戰後,位於匈奴中部的單于主力和東部的左賢王部均遭受嚴重損失,不得不撤到遠離漢塞的漠北地區。匈奴王敞屠洛、雕延年、都尉董荼吾等見國勢已衰,紛紛降漢,均被封列侯。在兵敗於外,訌亂於內的形勢下,趙信勸伊稚斜單于遣使赴漢,好辭請求恢復和親。這是自元光二年漢匈大規模戰爭爆發之後匈奴首次表示出的和親願望,所以武帝對此非常重視,命群臣商議其事。丞相長史任敞認為匈奴最近大敗,可以使之為外臣,奉朝請於邊。對於漢廷這樣強硬的答覆,伊稚斜單于大怒,將使者任敞扣留,漢匈和親商議就此破裂。武帝在得知使者任敞被扣之後,曾準備徵集兵馬,再次出擊匈奴,但在元狩六年(前117年),愛將驃騎將軍霍去病突然去世,討伐匈奴之事也就此擱置。元鼎三年(前114年),伊稚斜單子去世,其子烏維為單于,繼續在漠北休養士卒,恢復國力,並沒有南下的意圖。因此,北部邊境暫時呈現出一種平靜的狀態。
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武帝懷著征服兩越(南越、東越)後的喜悅之情,在繼元鼎五年首次巡視北邊之後,再次出巡。在十八萬精兵猛將的護衛之下,武帝北登單于臺(今內蒙呼和浩特西),西至朔方,親臨北河(今內蒙烏加河),並命令使者郭吉前往漠北,通告烏維單于:今日單于敢與大漢交戰,天子統率雄兵親自在邊境等候;單于如果不敢交戰,就應早日俯首稱臣,何必狼狽逃竄於大漠之北的寒苦不毛之地! 這樣一番飽含譏諷的言語,一點也不比當年冒頓戲侮呂后的書信遜色。烏維單于聽罷大怒,恨不得立即跨馬南下,然而匈奴衰弱的現況卻不允許他這樣做;即使對口出不遜之言的郭吉也不敢殺害,只是將他遠遠地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之上。此後,烏維單于加緊操練士卒,習練騎射,以圖報復;為了防止漢軍的攻擊,數次遣使赴漢,甘辭好言,請求與漢恢復和親。
郭吉出使匈奴後一去不返,漢廷遣王烏等人再次出使匈奴,探聽訊息。依照匈奴風俗,漢使不放下符節,不以墨黥面,就不能進入單于穹廬。王烏是北地人,熟悉匈奴風俗,所以去節黥面,得到烏維單于歡心。烏維佯許王烏,願遣太子為質入漢,以求和親。王烏信以為真,回報朝廷。匈奴將遣太子入質,這是表示願意臣服於漢的重大變化。武帝為慎重起見,復遣楊信出使,要求匈奴履行諾言,遣太子入漢,單于
斷然予以拒絕。等到王烏再度出使,單于又許諾要親至長安面見武帝,締結和約。於是漢廷在長安修築單于邸,結果再次受騙。不久,匈奴一貴人使漢,不幸在長安病死,漢廷遣路充國佩二千石印綬,送葬至匈奴,賻贈數千金。烏維單于懷疑漢殺其貴使,於是扣留路充國,出奇兵襲擊邊塞,漢匈關係再次緊張起來。
元封六年(前105年),烏維單于去世,子烏師廬繼位,因年少,號稱“兒單子”。單于繼位,漢廷卻故意派出二個使者,一個祝賀單于繼位,一個慶賀右賢王,企圖離間右賢王與單于的關係。兒單于大怒,將二個漢使全部扣留。作為報復,漢廷也將相應數量的匈奴使者扣留。
兒單于性情暴烈,喜好殺伐,匈奴左大都尉欲殺單于降漢,暗中派人與漢聯絡。太初元年(前104年),武帝命因杼將軍公孫敖在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