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有因此而停止入侵。當時遼東、漁陽、上谷、中山、代郡、上黨、天水、扶風(治長安,今陝西西安)等郡國(大體相當於今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北部一帶),都曾飽受匈奴的侵擾殺掠之苦,連年不得安息。因無法阻擋匈奴的入侵,東漢政府曾於建武十五年(39年)徙雁門、代郡、上谷邊民六萬多人至居庸關(今北京昌平西北)、常山關(今河北淶源南)以東,以躲避匈奴。左部匈奴甚至進入塞內居住,朝廷深為憂患,只得增兵防範,但收效甚微。

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內部發生重大變化,正式分裂為南北二部,匈奴與漢朝的關係也隨之發生根本性轉變。

早在呼韓邪單于北遷單于庭之後,在漠南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以八部大人為中心的政治集團,後歸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師(《漢書》作伊屠智牙師)統率。知牙師是王昭君與呼韓邪之子,單于輿之弟,後晉升為左賢王。依單于繼承慣例,知牙師當繼輿為單于。東漢初年,單于輿與漢朝為敵,不願意單于之位落入與漢有較深淵源的知牙師之手,欲傳位於子,因此殺知牙師,立子為左賢王,漠南八部大人及烏桓均歸右奧鞬日逐王比統轄。比見單于輿冤殺知牙師,口出怨言:“單于繼位,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指知牙師)當立;以子言之,我乃前單于(指烏珠留單于)長子,當立。”比心懷怨恨,同時懼怕被殺,因此很少參加龍庭會議。單于輿也察覺比有異志,於是遣兩骨都侯至漠南,監護比所部兵。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單于輿死,子左賢王烏達鞮侯繼立,不久亦死,弟左賢王蒲奴繼位。其時匈奴因連年旱蝗成災,赤地千里,草木盡枯,飢疫流行,人民牲畜大批死亡。蒲奴單于害怕漢乘其疲敝之時襲擊,於是遣使至漁陽郡(治今北京密雲西)請求和親,試圖緩和與漢的緊張關係,光武帝也遣中郎將李茂回報。烏桓見匈奴勢衰,不願再依服匈奴,於是出兵攻擊匈奴,蒲奴單于不敵,率部眾向北遷徙,對漠南實際上失去了控制。統率漠南的右奧鞬日逐王比見繼單于之位無望,愈益憤恨,於是在建武二十三年(47年)密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至西河太守處請求內附。監護比部兵的兩骨都侯發覺比有異志,遂於赴五月龍庭大會時密報單于,建議誅比。不意訊息走露,比集合八部四五萬人自衛,蒲奴單于發萬騎攻之,見比兵力強盛,不敢進兵而還,雙方關係徹底決裂。

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正月,漠南八部大人共議立比為呼韓邪單于。以比祖父呼韓邪單于附漢得安,故而沿襲其號,以示與漢和好之意。比親至五原塞外,表示要“永為蕃蔽,捍禦北虜(指北匈奴)。”自東漢初年以來,匈奴連年入侵,朝廷窮於應付,耗費甚巨;而今匈奴分裂,南匈奴自願為漢保衛邊塞,於漢無疑是有利之舉。當時朝內一些大臣不相信南匈奴附漢的誠意,堅持利用匈奴分裂之機出兵攻滅匈奴,光武帝為安境息民,決不允許挑起戰端,於是採納五官中郎將耿國的建議,應允了南匈奴通好的請求,從而確定下扶持南匈奴,抗擊北匈奴的基本策略。事後漢匈關係的發展程序,證明了光武帝這一決策是正確的。

同年冬十月,在東漢政府的支援下,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即醢落屍逐鞮單于。從此,匈奴正式分為南北二部。由於南單于歸附漢朝,北境再無侵擾之患;位於匈奴東北的烏桓、鮮卑,過去常追隨匈奴入塞侵擾,見南匈奴附漢後,也遣使至洛陽朝貢,北境愈加平靜。第二年春正月,南單于比為了擴充套件勢力,同時也為爭取朝廷更有力的支援,遣其弟左賢王莫率兵攻擊北匈奴,大獲全勝,俘擄萬餘人,馬七千多匹。北單于蒲奴為避南匈奴兵鋒,退卻近千里。三月,南單于遣使至洛陽,請求朝廷派使者監護,願遣侍子入朝,復修呼韓邪單于故約。建武二十六年(50年)春,光武帝遣中郎將段彬等使南匈奴,於五原(治今內蒙包頭西)西部塞設南單于庭,始置“使匈奴中郎將”,率兵護衛南單于。同年秋天,南單于比遣子入侍,光武帝依諸侯王之制,授南單于比黃金質璽綬,另賜衣裳、冠帶、車馬、黃金、錦繡、繒布等財物珍寶,又從河東郡轉輸糧食二萬五千多斛,牛羊三萬六千多頭賑濟南匈奴部眾。不久,因南單于與北匈奴交戰不利,光武帝命將南單于庭徙至西河郡美稷(今內蒙準格爾西北),設定官府,命中郎將段彬等駐居西河郡,由西河長史率二千騎兵、弛刑(被赦免的囚徒)五百人,協助段彬等護衛南單于。隨著北境戰事的停止,東漢政府將以前因戰亂內徙的邊民遷回故地;同時,為了使南匈奴擔負起護衛北境的任務,光武帝允許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