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是講了講形勢和任務。說“現在進入我根據地的敵人約有一萬人,可能北沿滹沱河,東沿滏陽河,西沿深(縣)安(平)路,南沿滄石路,構成四面封鎖後,對深縣、武強、饒陽、安平中心地區‘掃蕩’、‘合圍’。反‘掃蕩’的任務就是要突破敵人包圍,由內線轉到外線作戰。”呂正操正講著話,空中突然傳來“嗡嗡”的飛機聲。敵人的飛機來盤旋偵察了。呂正操指著在空中瞎轉悠的飛機說:“也許是岡村寧次坐飛機來看望我們了。好,那就讓他看吧,晚上再演出戲給他看。”這天晚上,還真是演了戲,呂正操回憶說:“這天晚上演的是《日出》。明亮的汽燈照耀周圍十幾裡,好像故意讓敵人知道,我們就在這裡。”

在沒有電影、電視,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年代,能看上一場大戲,可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何況,今兒演的是《日出》呢!據當年在冀中軍區火線劇社工作的郭筠回憶,最初演《日出》,是一年前的事,他說:“1941年春,冀中的環境是相對平靜的,敵人佔據著城市和交通線,廣大的農村是我活動的廣闊領域,在3月末4月初,火線劇社駐防在安平縣義裡村,一天,從社部傳來訊息:我們準備排演大型四幕話劇《日出》……”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上演《日出》這樣的大型話劇,真是困難重重。先說分配角色難。當時的演員,有些雖說也是北京、天津這樣大城市來的,但多是學生出身,不瞭解資產階級和社會底層的生活。開始分到個角色演還挺高興。可一看劇本,一問劇情,就傻了,不願演了。像女演員張子舫,家裡是書香門第,參加革命前在保定女二師中學部讀書,平時聽到句粗話都不舒服,有一次她正關著門在洗腳,一個男同志突然闖進來,她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