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得尤其厲害。1939年12月,冀中軍區政委程子華、政治部主任孫志遠專門打電報給八路軍總部,以焦慮的心情向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彙報說:“敵最近修路的目的同過去不同。”其修法:“一是以深溝高壘連線碉堡。由任丘到大城、河間的公路修得比地面高五尺,兩旁溝深八尺到一丈,溝底寬六尺,溝面一丈六,把根據地劃成不能相互聯絡支援的孤立的小塊,部隊也不能轉移,便於敵逐次分割槽搜剿。第二種修法是汽車路的聯絡向外連築,安國縣已完成三層,敵汽車在路上不斷運動,阻擋我軍出入其圈內。”程子華、孫志遠十分急迫地說:“絕不能讓敵修成”,否則“將造成堅持游擊戰爭的極端困難局面。”

公路高出地面,便於敵人居高臨下發揮火力;公路圈圈相連,環環相套,便於敵人實施機動往返運動。本來,敵人高度分散兵力,大力發展據點,這裡駐幾百人,那裡放幾十人。往遼闊的大平原上一擺,成了一步死棋。而利用交通線把這些“點”都連成一氣,就成了氣候了。死棋也就變成了活棋。日本人是拼了命也想走活這步棋。

接到冀中的電報,朱德、彭德懷、左權等人心中焦慮,在山西武鄉縣王家峪村一個普通的農家院落,他們看情報、看地圖,經常研究到深夜。真是寢食不安啊!懸著白布門簾的作戰室內,掛著整整佔滿一面牆的華北地圖。圖上鐵路、公路交織連貫,如同一張巨形的網,正在向各根據地合攏。1940年2月朱德、彭德懷發電報給各部首長:“敵人的築路行動有戰略上和戰術上的重大含義,絲毫不能忽視,要提醒大家從總體上來認識和對付敵人的陰謀。”並指示各部要對敵人築路的起止地點、修築方法、沿路設施、守備兵力及組織情況等進行詳細偵察。

據各地軍事部門報告,敵人大肆擴充套件“點”、“線”、實施“囚籠”封鎖的作法,確是不同以往,下了很大功夫:先說“點”,在冀中平原日本人建炮樓為據點,當時日軍炮樓一般高三丈至三丈六,亦即10米左右。在冀中十分割槽,甚至有高達十丈,亦即30米左右的炮樓。10米,差不多有三層樓高;30米,則差不多有10層樓高。那時的農村還沒什麼汙染,天高氣爽,在這麼高的炮樓上一站,四周方圓十餘里的人員活動,一望無遺。炮樓的厚度“三尺至五尺,厚的,多外磚、內坯,但亦有混磚或磚灰砌成的。”不要說子彈、手榴彈,就是炸藥,少了也無濟於事,堅固異常。炮樓“周長為五丈六尺,大的有至八丈或十丈的。”就是說,炮樓裡一般有近20平方米,大的達60多平方米的面積。

每個據點,都有這樣的炮樓一個或兩個以上。外頭挖有兩條大溝,“一般深丈餘,寬兩丈餘,內溝距碉堡為40米,外溝距內溝約10米,一般無道口,用吊橋行走,內溝內沿上多修築胸牆,溝內有鹿砦,外溝外沿多有鐵絲網。”

炮樓之間以及距炮樓十餘丈遠的平房(生活用房),地下多有地道。“有的甚至與附近一、二里之墳地、森林挖有地道,以備我攻襲時,從地道下繞至我後路包圍我或逃跑。”

一個據點,一般佔地11畝。但大的,如博野縣杜莊據點,竟佔地72畝。要知道,一畝地是666�67平方米,11畝差不多7千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大型商場。72畝,則有近5萬平方米,地盤相當大了。再說“線”,日本人拼命修鐵路、公路,浚通河流。並沿路挖溝,“鐵路旁挖一至四條大溝,公路旁挖一至二條大溝,一般溝寬八尺至四丈,深八尺至三丈。”就是說,寬近3米,有的寬達十幾米,深近3米,有的深達近10米。

溝裡有的引來水灌上,有的則是挖出水來。這樣的溝,邊上沒有炮樓,沒人守著,年青小夥子也難翻過去。除了鐵路、公路沿線挖溝外,有些地方平地也挖溝,以阻礙我方人員活動。

鬼子巡邏兵日華北派遣軍參謀島貫武治大佐很滿意這種“點”、“線”

封鎖的辦法,他說:在準治安地區和未治安地區的交界處,修築適當的隔離壕溝或小堡壘(崗樓、據點之類)或兩者並用,是阻止###入侵的有效方法,因而廣泛採用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對於維護鐵路交通也具有成效。在京漢路兩側各10公里的地帶就修築了長達500公里的隔離壕溝,以與###根據地相隔絕,切斷了冀中、冀南的豐富物資向其根據地運送的通路,起到經濟封鎖的作用。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一年可就不同囉……”(4)

1940年4月25日,八路軍總部給各部發電報,說:“日寇現正在拼命修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