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霞的聲音傳了過來。

〃你們準備好水下機器人,十分鐘後開始水下勘探。〃

正文 第一章 第四節

象是為了使自己的創造物保持勤勉,上帝相當不均地安排著地球上的種種資源,令世人非吃苦而不能求得。在這個遠離任何其它大陸,沒有任何文明侵染的南極洲上,竟然貯存著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淡水。

在世界地圖上被漆成白色的南極大陸的表面,覆蓋著平均厚度達2000米的冰蓋。那都是不知存在了多少年的積雪,一點點凍結、壓擠而成的。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冰蓋從地勢較高的大陸中央向四周不停地滑動,慢者每天幾厘米,快的每天竟有幾米,肉眼便可隱約辨別它們的運動。冰川前緣滑到沿海地區,就形成伸入海中的冰舌。有的冰舌竟然伸出大陸上百公里,其堅固程度,甚至可以在上面建立永久性的考察站。

寒冷無情的南極陸架水(注一)不斷地舔蝕著冰舌的下部,南極地區的陽光也憑著水滴石穿的勁頭,以其微薄的熱量緩緩地消融著冰舌的表面。直到某一天,某處冰舌轟然斷裂,滑進海里,從此,一座新的冰山便誕生了。

每一座冰山都彷彿是有個性的存在,不僅形態各異,而且命運也大不相同。它們中最遠的能夠漂浮到赤道附近的大洋裡,壽命最長的能夠〃活〃上幾十年。在廣袤無垠而又乏人注目的南極海域,大自然不斷地製造著這種宏偉飾物,裝飾了整個地球大洋麵積的百分之十九。然後,又不斷地讓它們轉化為毫無特色的海水。

自從人類發現這個大陸以來,這份幾乎取之不盡的淡水資源就吸引著世人的注意。多少年來,大家眼巴巴地望著這一座座潔白的龐然大物最終融化在大洋深處,變成無法使用的海水。直到那一天,BE公司將世界上第一座成為有價資產的冰山運送到阿曼外海,令人歎為觀止的當代技術奇蹟……冰山運輸事業就此開始了。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人在廈門大學建立了面向海洋的第一個研究陣地,那就是廈門大學的海洋學系。1970年,這個專業恢復設定,開始了它新的歷史。那時,閉關自守的中國還只能對近海資源作一些淺顯的調查研究。

九年後,一個身材很高的東北大個兒考進了這個系。他邊學習、邊觀察、邊思考。一年後,他對大家表態說,中國海洋學人的抱負不能僅僅是在近海捕魚撈蝦。中國必須從大陸國家轉化成海洋國家。海洋學家作為這個宏偉事業的先鋒,應該早早奔赴地球上的每處海域,包括遙遠冷峻的兩極,這才是我們的志向。這個人就是冰山運輸技術體系的創始人孫毅然。

不過,大學畢業後,孫毅然沒有得到南極考察的機會,他只好留校任教,從事起普通科研工作。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對萬里之遙的冰山產生了濃厚興趣。與許多專心致志於學術和職稱的同事相反,孫毅然一開始就是抱著學以致用的態度鑽研海洋科學的。在那個百廢俱興的時代裡,〃向科學進軍〃,〃向大自然挑戰〃一類的口號也在他的心目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在自己的領域裡作出世界領先的成績是孫毅然不可動搖的抱負。不過,歷經幾百年的地理大發現,發達國家探險者與海洋學家留給中國後來人的空白確實不多了。在那個開列著人類有關海洋之未竟夢想的名單上,冰山運輸大概要算最有傳奇性的一項了。

將南極冰山拖運到乾旱地區,這是人類早已有之的渴望。孫毅然當時就讀到過七、八篇以此為題材的中外科幻小說。據說沙特的一個富翁還專門提供了百萬美金來研究這個問題,結果不了了之。為了實現搬運冰山的目的,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用船拖拽。但仔細思考後,孫毅然認為這也是最行不通的辦法。因為運輸冰山不是和大自然賭氣,或者要證明自己的英雄氣慨。它首先應該是一種經濟行為,要考慮經濟效益。用船拖拽,即使技術上行得通,最多也只能運輸數倍於拖船本身載重量的冰山。假設用世界上最大的油輪幹這個活,也不過拖拽一座百多萬噸的冰山。那其實根本不算冰山,僅僅是一個大冰塊。憑著油輪能夠提供的速度和冰山那微不道的體積,當冰山被拖拽到低緯度地區時,幾乎會融化乾淨。就是能剩下一些淡水,運費貴得大概也只有高階飯店買來供配製飲料之用。

孫毅然與其他知識分子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學術視野相當開闊,奉行以問題為主,而不是以學科界限為主的研究原則。也就是說,為解決一個實際問題,需要什麼知識他就研究什麼知識,而不受學科界限的制約。所以,孫毅然便以〃冰山運輸〃這個問題為核心,前後鑽研了近二十門學科的專業知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