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鹽船,船隻最觸目的三桅大方頭船。這是個外來客。由長江上來的,運鹽是它主要的職務。它大多數只到宿州為止,進不得汴河,普通人叫它做“鹽船”。名實相副。船家叫它做“大鰍魚頭”。名字雖俗。來源卻很古。這種船隻大多數是用烏油漆過,所以顏色多是黑的。這種船按季候行駛,因為要大水大風方能行動。杜甫詩上描繪的“洋洋萬斛船。影若揚白虹”,也許指的就是這種水上東西。
才入冬不久,北風依舊強勁,船帆被風鼓盪的很滿,所以船速很快,這種船乘坐舒適,即使在大風大浪中也非常的平穩,剛才還隱隱聽到有絲竹之聲,這是富貴人家才有的便利。
呂惠卿其實是很羨慕的,在這樣的船上旅行,就像是在一座活動的宮殿裡,只可惜自己只是一個國子監的窮教諭,還付不起這樣的船錢。
自己的坐船隻有單桅,船身異常秀氣,頭尾突然收斂,令人入目起尖銳印象,全身是黑的,名叫“烏江子”。
它的特長是不怕風浪,安全,這是呂惠卿一向的要求,他從不願意把自己放在危險的境地上。
這艘船形體結構上的特點是桅高,帆大,深艙,銳頭。蓋艙篷比船身小,因為船舷外還有護艙板,弄船人同船隻本身一樣,一看很乾淨,秀氣斯文,行船既靠風,上下行都使帆,所以帆多整齊,船上用的水手不多,僅有的水手會拉篷,搖櫓,撐篙,不會蕩槳,——這種船上便不常用槳。放空船時婦女還可代勞掌舵。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