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姐,還有嗎?再多說點,我都記下來了!”楊震可憐巴巴的聲音就盼望著自己的姐姐大開金口啊,真想不通她肚子裡的想法怎麼那麼多。
“要學會利用資源!”開菲雖然氣結,但是畢竟是自己的弟弟嘛,還是開口指導自己的弟弟不少東西。
“你以前在那個什麼板塊當斑竹對吧,你不也認識了不少厲害的人嗎,約他們到北大來交流一下,請吳名編輯幫你聯絡一些知名作家,然後自己再去聯絡部分商家給贊助,這也算一個活動吧?”
“恩,繼續!”
“結合自己的專業,記得高中暑假你們做的那個下崗職工的調查報告嗎,你們一樣可以關注一下北京外來民工的生存情況,多關注一些弱勢群體,對你們這些天之驕子是很有好處的,至少接觸到北京最底層的生活,知道另一種生活是什麼樣子?”
“太棒了,還有嗎?”
“想不想採訪你寧傑哥,要不要我給他們說一聲讓他們方便的話接受你們的採訪?”
“哇,姐,我都忘了還有這條路了,太好了,姐姐,我現在對你崇拜得是五體投地,這個以後再說吧!姐,再給我支點招?”
“其實我個人的意見是你們多去關注一下中華的傳統,多關注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北京富的人不少,窮的人也很多,北京民工是北京的一大特色,他們為北京的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的歸屬感,他們的孩子呢,在哪裡學習?中國現在關注中國傳統文學都多少,在北京中小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多少,方式是怎樣的,對學生是否真的有效,這些,只要你們想要了解,都可以去關注!”
“我們不是沒有活動做,而是活動太多了,我們沒有時間去做,需要我們幫忙的,你說一聲,你的蘭奇哥,谷清姐在北京都是有背景的,幫你牽線搭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在姐姐的話語中游刃而解,楊震是激動地合上自己的筆記本,透過和姐姐的談話,自己對協會的發展是越來越清晰了,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自我教育'VIP'
在接下來的時間,楊震漸漸地適應了大學的各種生活,大學裡有很多的牛人,同樣也有很多隻知道讀書其他什麼都不知道的同學,北京大學的學生有很多北京本地人,比較起來,似乎有點不公平,一個北京戶口的學生分數達到五百多分就可以上北大,而其他省份的同學,分數至少要在六百多分以上。
不公平,不是嗎?
不過這些和楊震無關,他也不是那種追求絕對公平的人,在家裡和哥哥姐姐聊過很多,很清楚這些東西。
北京的學生或許比較佔優勢,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否定別人,在其他能力方面,北京的學生的平均水平確實比較高。
在社團策劃的幾次活動中還有班上同學的表現,都可以看出同學的性格特點,性格活躍的,性格內斂的,主動學習和他人接觸的,被動接受他人的……各種性格的人匯聚在一起,實在是太神奇了。
經常和國外的哥哥姐姐交流,他們也寄回了很多的書籍,特別是國外的關於如何在大學裡取得成功的書籍。
很奇特,姐姐說在哈佛廣場的書店裡,很多都是如何在大學裡發展的書籍,從抽象的大學成功哲學到實用的社團和課程介紹手冊。但是在中國卻很少有這方面的書籍,姐姐將她和她同學經常交流探討的郵件給楊震發了回來,希望他自己能夠從所有人的學習經歷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和發展方向,被姐姐這麼一提醒,楊震才注意到國內居然真的沒有類似的書籍,給學生在大學裡如何發展的建議。
“真的很可惜!大學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發展階段,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大學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影響,可惜很多同學都沒有重視自己的大學生活。”
姐姐的話讓楊震暗自上心,按照姐姐的建議,楊震比較了哈佛大學的教育以及自己現在所接受的教育,發現國內教育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學生危機意識不足。
高中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高考!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的旅人,只能朝著前方的亮光前進。
但是經歷高考以後,天亮了,我們反倒不知道該走向哪個方向了!
姐姐告訴他,在哈佛,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自己四年以後該做什麼,選擇什麼,但是由於哈佛對學業的嚴格要求,他們不得不閱讀大量的資料,進行各種的社會活動,這樣一年下來,對自己的性格基本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