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已經是兩次生死輪迴之後的樣子了,而最初的太陽極為龐大,也許只存在了一千萬年,就因為物質消耗速度太快而坍塌爆炸了,重生後的第二顆太陽,依然比現在的太陽大得多,大概存在了十億年到二十億年,最終仍然因為物質消耗太快,在坍塌後爆炸。第二次重生之後,才是現在人類看到的太陽。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太陽系裡有大量重元素。
在理論上,除了宇宙大爆發初期之外,只有超新星在坍塌爆炸的時候,所產生的壓力與溫度,才能生成這些重元素。
由此,科學家就提出,為什麼不能為製造超新星爆炸?
當然,得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比如一顆質量巨大、且處於不穩定期的恆星,然後以人為手段使其提前坍塌爆炸。
在理論上,這絕對行得通。
事實上,就算沒有人為干預,那些能夠在坍塌爆炸中產生重元素的恆星,其存在時間也肯定在一千萬年之內。雖然在宇宙中,一千萬年非常短暫,但是對人類來說,一千萬年卻過於漫長。
也就是說,人類不可能等到這些超級恆星自然坍塌爆炸。
問題是,在深入研究之後,科學家不得不承認,引爆一顆超級恆星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獲得恆星爆炸後的產物。
要知道,超級恆星在爆炸之後,將在爆炸區域內形成數百億度的高溫離子云,而這絕對是人類活動的禁區,人類掌握的任何科技手段都無法確保飛船在此環境下存在,也就不可能進去收集大爆炸的產物了。更要命的是,高溫離子云將存在數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然後才會緩慢降溫,並且在降溫的時候,逐漸凝結成宏觀物質,最終在重力場的作用下,再次會聚到一起,等待重生的那一刻到來。也就是說,人類至少要登上幾十萬年,才能從超新星爆炸中獲得好處。
毫無疑問,人類不可能等上幾十萬年。
不可否認,在人類進化到了宇宙文明後期的時候,用人為方式引爆超級恆星來獲取重元素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手段了,甚至可以說是大量獲取重要資源的最為簡單的手段,可是在大重建之後,人類文明的科技水平還遠遠不夠,而且沒有哪個科學家知道,能在什麼時候獲得這樣的科學技術。
結果就是,這種極端瘋狂的想法,還沒開始實踐就被否決掉了。
要知道,超新星爆炸,影響範圍絕不限於本星系。在超新星爆炸中產生的強電磁波,很有可能對數十、甚至上十光年外的星系產生影響。在地球的歷史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就是一千多光年外的一次超新星爆炸的傑作。如果在影響範圍之內,存在適合於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那麼這顆行星上的自然環境將遭到毀滅性破壞,並且在接下來的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內不再適合生物生存。雖然以人類的技術手段,改造一顆位於生命帶內的類地行星不是什麼問題,但是這意味著需要在改造中耗費能源,以及更加寶貴的資源,最終很有可能是得不償失。
技術手段被封死之後,人類文明就只能在別的方面想辦法了。
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輕易毀滅掉一個已經有文明存在的星系,而是利用這個星系的資源,甚至控制該星系文明的發展速度,使其不對人類構成威脅,從而讓人類可以從容不迫的開發該星系。
在宇宙大開發時代,這幾乎成為了人類文明對待低等級文明的行為準則。
經過宿命的輪迴之後,人類終於成為了文明的上帝。
糹T!~!
..
第三百一十八章 總則
人類在欠發達的外星文明中扮演“上帝”的角色,最早出:一個名為“火狐的星系中。
“火狐星系的核心是一個只存在了不到二十億年、質量大約是太陽百分之八十的年輕恆星。理論上,這顆恆星能夠存在大約一百八十億年。星系內有十四顆行星,其中三顆是類地行星,第二顆位於生命帶內,有著近圓軌道,遠日點與近日點的差距不到百分之一,軌道週期大約為三百個地球日。因為有十一度的軌道傾角,所以“火狐2”行星上有分明的季節性氣候變化。從大小上看,這是一顆與地球很相似的行星,質量與地球相當,半徑比地球略小,有很強的地磁場,只是表面的水域覆蓋率不到百分之五十,氣候極為乾燥,而且變化非常頻繁。
探險飛船到來的時候,行星上已經出現了智慧生物。
根據探險家研究,這是一種由類似於地球上的爬行動物、也就是變溫動物進化而來的智慧生命。
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