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簡單一些,如果人類文明的活動半徑為一千光年,那麼在進行第一輪探險時,搜尋區域就是該象限內兩千光年範圍內的所有量系。因為宇宙分成八個象限,所以第一輪探險將分成八次進行,或者八次同時進行。
如此一來,在光速限制下,第一次探險所需時間就為兩千年。
在此之後,人類文明的活動半徑擴大到了三千光年,因此第二次探險的搜尋區域是六千光年,所需時間為六千年。到了第三次探險的時候,搜尋區域擴大到了一萬八千光年,所需時間為一萬八千年。
也就是說,每一次探險的區域都是前一次的三倍·所需時間也是前一次的三倍。
從理論上講,這是最安全,也是最穩妥的擴張方式。
只是,由此產生的大量問題·也成為了人類擴張道路上的攔路虎。
比如,空間尺度是一維尺度的三次方,所以在理論上,每一輪探險所需要搜尋的恆星系的數量是上一輪的二十七倍!
當然,這還是平均值。
要知道,人類此時的探險活動,主要朝著銀河系內部前進·而在銀河系中心地帶的恆星系分佈粒度比外圍大得多。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人類越飛向銀河系中心,所需要搜尋的恆星系就越多。
顯然,遭遇高等級文明的可能性就越大。
當時,一些科學家已經提出,人類不應該向銀河系內部擴張,而是應該向圍繞銀河系運轉的矮恆星系統擴張,比如大麥哲倫星系與小麥哲倫星系·還大犬星系、小熊座星系、御夫座星系、六分儀座星系與天爐座星系等等。這些矮恆星系統不但規模小,而且恆星系的密度也比較小,出現高等級文明的機率就更低。
為了說服更多的人·這些科學家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根據人類已經瞭解到的情況,在銀河系的正中央,是一個巨大的黑洞,而且這個黑洞正在緩慢的吞噬著銀河系,預計將在一百多億年之後完全吞噬掉銀河系,因此前往銀河系中央是非常冒險的行為。
要知道,當時人類還沒有遭遇過自然黑洞,對黑洞的瞭解全部是理論上的。
更重要的是,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與那些巨恆星泯滅時形成的黑洞完全不一樣·不但巨大的得多,而且很有可能連物理特性都不一樣。
總而言之,靠近銀河系中心,是非常冒險的事情。
只是,人類害怕冒險嗎?
再說了,人類本身就不是一個靠逃亡倖存下來的文明·哪怕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準備進行文明大逃亡。
更重要的是,如果去外圍的矮星系,人類文明將在接下來的數十萬年內原地踏步,很那迅速發展壯大。
這是個什麼概念?
到大重建結束的時候,人類文明進入宇宙階段還不到七千年。
在絕大部分人看來,放棄幾十萬年的發展機會,無異於自取滅亡,或者說是坐以待斃。
人類文明沒有迴避這個問題,而是解決了這個問題,即建造更多的探險飛船,進行更加廣泛的探險活動。
如果不幸遭遇了更加強大的文明,而且註定要戰敗,再考慮逃亡也不遲。
當然,這絕對不是唯一的問題。
在擴大探險規模的時候,很多科學家就提出了一個假設,即在宇宙中確實存在大量的文明,而且很多文明已經進化到了宇宙階段,更重要的是,進入到宇宙階段的文明肯定霸佔了附近適合文明定居的星系。這樣一來,如果人類文明在擴張的道路上,不斷的摧毀那些已經發展到了宇宙階段的文明,也就是摧毀已經被其他文明佔據的星系,那●透過擴張獲得的物質能夠支撐擴張行動嗎?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為尖銳,而且是任何人都無法給出正面回答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從機率學上講,人類文明每經歷一次宇宙戰爭,可用的資源就將減少,而探險的規模卻得擴大,結果導致為每一次探險投入的資源大量減少,分配到每一艘探險飛船上的資源也就大大減少。
顯然,到最後,根本就造不出足夠多的探險飛船了。
到此,由重新回到了資源的問題上。
僅有能源、沒有資源,探險活動根本無法持續下去,人類也就無法持續擴張下去,最終仍然是滅亡。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當財,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極為瘋狂的辦法:人為改造恆星。
要知道,透過對太陽系的研究,科學家早就發現,現在的太陽,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