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袁崇煥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戰略思想指引下,天啟四年(1624年,天命九年)九月,孫承宗派遣總兵馬世龍偕巡撫喻安性及袁崇煥東巡廣寧,歷經十三山,經過右屯,又從水路抵三岔河,讓都司楊朝文去蓋察訪。
這次袁崇煥等東巡三州兩河,相度形勢,察訪虛實,訓練了士卒,增長了膽氣,實在是一次壯軍威、鼓士氣的舉動。
自孫承宗上任以來,定軍制,建營壘,備火器,治軍儲,繕甲仗,築炮臺,買戰馬,“層層佈置,節節安排,邊亭有相望之旌旗,島嶼有相連之舸艦,分合俱備,水陸兼施”,一時之間,警報不傳,烽火熄滅,逃難的百姓又陸續返回家園,開墾屯種,一度沉寂的遼西大地,又變得生機盎然。
後金汗王努爾哈赤見到孫承宗與袁崇煥將帥一心,聯手合築寧遠城,又建了一條寧錦防線,一時無懈可擊,不便興兵南來。便讓大貝勒代善率領三千騎兵去攻打錦州,實施范文程的投石問路計策。
錦州的明朝將領馬士龍,寧夏人,武舉出身,歷任遊擊,副總兵等職。孫承宗來山海關就任後,見馬士龍勤謹職守,對遼東防務比較重視,便向皇上推薦他為總兵,並派他守錦州。
馬士龍確實對錦州的防備很重視,先後修補了城牆,在認真訓練士兵的同時,把城上的火炮裝置妥當,帶領士兵運來大量滾木、礌石,並準備了充足的糧草,還加強了軍情的刺探,建立了完整的軍事情報組織。
因此,大貝勒代善的兵馬一出瀋陽城,就引起錦州探馬的注意,他們一方面派人繼續監視這支騎兵的動向,一邊向錦州報告。
馬士龍立即登上城頭,佈置防備,沿城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