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攻陣地戰,對於指揮官幫助很大。
至於那位“大田部隊”的最高指揮官趙七,他的軍事素質不高,但是威望很高,由他控制部隊比較合適,但是這個人性格有些剛愎,蔣翊武沒有十足的把握讓他對自己言聽計從,所以只能寄希望於上級,他在佈置完防禦工作之後,立即拍了一封密碼電報,請副司令孫嶽與“高麗獨立軍”司令趙六進行交涉,務必給蔣翊武一把“尚方寶劍”。
沒等孫嶽的回電過來,西北方的天空中就傳來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中國空軍的一個輕轟炸機中隊終於轉場到安州了,這讓蔣翊武松了口氣,不過航空炸彈和油料還遠在義州,要到下午才能運到,所以,空軍不能立即投入作戰。
日本軍隊沒有給蔣翊武等待航空炸彈的時間,就在當天下午五點鐘,日本朝鮮駐屯軍的先頭部隊進抵安州以南二十公里,直到這時,日本軍隊的指揮官才完全弄清楚了狀況,日本人並沒有猶豫,在整頓了部隊之後,日軍立刻發起了第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安州阻擊戰就此打響。
第650章 鐵拳部隊(上)
丘陵、低山連綿起伏,一眼望不到盡頭,間或在丘陵與低山之間有一小片沖積平原,這就是遼東半島北部的典型地形。
就在這種丘陵、低山、平原地帶,一條鐵路隱伏其間,這條鐵路就是所謂的“南滿鐵路”。
“南滿鐵路”是所謂的“中國東清鐵路”的一部分,而“中國東清鐵路”又簡稱“中東鐵路”或“東清鐵路”,這條鐵路由沙皇俄國修建,於1898年正式動工,以哈爾濱為中心,分東、西、南三線,六處同時開始相向施工,呈“T”字形橫貫中國東北地區,並於1903年全線竣工通車,其中北部為幹線,連線滿洲里至綏芬河,南部為支線,起於長春寬城子站,終於旅順,這南部的支線即是南滿鐵路。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與俄國簽署條約,正式劃定了兩國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勢力範圍,而中國東北地區也就此被分為“北滿”和“南滿”,那條“中東鐵路”也因此而被分為兩部分,分別被稱為“北滿鐵路”和“南滿鐵路”,由俄國控制北滿鐵路,日本控制南滿鐵路。
日本接手南滿鐵路之後,立即著手組建了一家“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此即所謂“滿鐵”,日本政客後藤新平擔任滿鐵首任總裁,這樣一家官方背景濃厚的鐵路公司當然不會是普通的商業貿易公司,從一開始,滿鐵就是日本對華擴張計劃中的一個重要戰略組成部分。
為了方便日本擴張在華勢力,滿鐵在取得南滿鐵路的獨家經營權之後,對這條鐵路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首先就是將原來的俄製寬軌改為國際標準軌距,與中國自行修建的關內外鐵路採用相同的規格,這絕不是尊重中國主權,這實際上包藏禍心,在日本政府看來,一旦中國發生“非常事變”,則日本的軍用列車可以非常迅速的由南滿鐵路駛向關內外鐵路,然後直趨山海關,甚至一鼓作氣殺到京津地區,而這,僅僅只是滿鐵為日本政府對華擴張政策服務的一個小小開端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朝鮮修建的戰略鐵路也採用了國際標準軌距,從某種意義上講,日本的遠東戰略確實稱得上“深謀遠慮”。
除了改變南滿鐵路的軌距之外,滿鐵還制訂了一份《滿洲鐵路建設大綱》,根據這個《大綱》,日本政府應該以大連作為整個南滿鐵路交通網的中心,而不是軍部所看中的瀋陽,因為滿鐵認為,只有依託大連,才能實施“最符合日本帝國利益”的遠東擴張戰略,為此不惜與軍部力爭,最後竟然壓服了日本軍部,這件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滿鐵的實力。
實際上,滿鐵才是日本政府對中國東北地區實施擴張政策的核心機構,而所謂的日本關東守備隊、護路隊,乃至後來的關東軍,都只是為滿鐵利益服務的打手而已,經過多年經營,滿鐵現在已經將其觸手伸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了滿足其對東北地區的經濟掠奪,滿鐵甚至還一度對東北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
但是隨著滿清的覆滅,以及北洋政府的倒臺,滿鐵的擴張勢頭最終遭到了壓制,這種壓制來自於聯合陣線政府,也正因此,在日本政府中,代表滿鐵利益的政客往往是最為敵視中國中樞政府的,而在此次中日戰爭中,滿鐵也就成為中國中樞政府的重點打擊物件。
戰爭開始之後,中國中樞政府立即宣佈南滿地區為戰區,所有戰區中之一切日本政府與企業財產都不受法律保護,尤其是南滿鐵路,在中日正式宣戰之後,在法律意義上就已經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