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部分

聲一響就停,鈸一響就繼續走,和尚敲木魚,道士唸經,神漢巫婆跳大神,手裡的各式法器也揮過來舞過去,倒是走得有條不紊。

僧侶隊伍後頭跟著的是為國捐軀者的遺屬、親戚,船工們的家眷全部到場,陣亡官兵的家眷則只找到了幾位,共和軍和革命衛隊裡的軍官、士兵來自不同地方,又逢戰亂,音信不通,他們有沒有家眷也不一定,所以,為陣亡官兵披麻戴孝撐哭喪棒的人就多半由他們生前的戰友充當。這個隊伍也是最悲傷的隊伍,幾乎無人不哭,無人不喊,一些痛失雙親的孤兒更是呼爹喊娘,讓人心碎。

十九具漆黑的棺木呈單列縱隊,緊跟著前頭的遺屬隊伍,每一具棺木都用兩根絞槓擔著,二十名壯漢用圓木抬著緩步前行,抬船工棺木的是百姓服色,而抬共和軍陣亡官兵棺木的則是清一色的軍人,而且軍銜都不低。

走在最前頭的一具棺木屬於一名革命衛隊計程車兵,寫在棺木正面神位上的是一個頗顯粗鄙的名字,這表明,這名士兵來自社會底層,但是,抬著這具棺木的卻都不是普通人,他們幾乎全是鄂省軍政府裡最有頭有臉的人物前頭的十名抬棺漢子中,可以看見共和軍的總司令趙北、共和軍時政宣講委員會幹事長張激揚、共和軍副總司令吳振漢,後頭的那十名抬棺漢子裡,則能見到省議長黎元洪、議員饒漢祥的身影。

記者們在山坡上架好了照相機,閃光燈和膠捲忠實的記錄下了這令人詫異的一幕,《將軍為士兵抬棺》,這個新聞標題一定很吸引讀者。

跟在那十九具棺木後頭的,則是那些應邀前來的縉紳名士、富商巨賈,雖然他們不能為死者抬棺,但是卻能為此次葬禮提供便利,實際上,這塊用來安葬逝者的吉壤就是當地幾名縉紳捐贈的,靠山面水,視野開闊,無論是去上游還是下游,只要坐船從這裡經過,就能遙望那山坡上的忠魂安息之所,讓人們永遠記住這些為共和事業獻出生命的人。

共和軍總司令趙振華剛才已經當著眾人的面宣佈,將來的五道灣將開闢一塊“國家公墓”,專門安葬為國盡忠的烈士,而且,一座高大雄偉的紀念碑也將聳立在這裡,它將成為一個座標,一個指引民族前進的座標!當人們坐船旅行到這裡的時候,在很遠的地方就能望見那座紀念碑,和它相比,那些帝王將相的陵寢將變得不值一提。

人們護送著十九具棺木到了山腰,小心翼翼的將棺木放下,總司令一聲令下,鞭炮“噼裡啪啦”響了起來。

“魂兮歸來!魂兮歸來!……魂兮歸來!魂兮歸來!……”

人們哭喊著拋灑紙錢,一時漫天飛舞,紛紛揚揚,猶如飛雪一般。

雖然現在確實已是春天。

“下葬。”趙北神情肅穆的向身邊的參謀下達了命令。

“下葬!”司禮官大聲喊了起來。

頓時,鞭炮聲、哭喊聲響成一片,在拉扯中,在撕心裂肺的呼喊中,十九具棺木被繩索緩緩降到墓穴中,隨著第一鏟泥土的落下,山頂上的七名士兵舉起了手中的步槍,“嘩啦”推彈上膛。

“預備,放!”

“轟”

“預備,放!”

“轟”

排槍響了三遍,象徵二十一響禮炮,這是軍人才能得到的榮譽。

槍聲落下,只聽山頂一聲軍號。

“全體都有!立正!敬禮!”

所有的軍人舉起了右手,衝著山腰敬禮,那些不是軍人的人也紛紛脫去帽子,向山腰鞠躬。

趙北也脫下了大簷帽,在參謀們的簇擁下站得筆直,像那些普通士兵們一樣,神情肅穆。

將軍與士兵,這一刻他們沒有區別。

這場規模空前的高規格葬禮前後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直到快中午才正式結束,隨後一個簡單的記者招待會就在長江邊舉行。

舉行記者招待會的地方是一座茅草屋前的空地,利用石碾搭了個臺子,一艘翻底的漁船前放上幾排長凳,這就是會場。

那座破敗不堪的茅草屋屬於一戶船民,一家六口人,兩個老人,一對夫妻,一雙兒女,平時以租船打漁為生,共和軍主政湖北後,那對小夫妻被共和軍僱傭,在一艘大帆船上充當船工,領取微薄的工資補貼家用,在“蘄州慘案”中,那艘帆船遭到日本水兵機槍掃射,小夫妻雙雙中彈身亡,拋下一雙兒女和老邁的雙親,這家子的頂樑柱就此倒下。

這家船戶的悲慘遭遇很有代表性,也很能說明問題,所以,會場就選在這裡。

趙北臂戴黑紗,面無表情的走上充當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