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部分

本政府的強烈不滿。

“祝賀總統先生!願中美兩國友誼長久!”

德國公使也很高興,是時候亮明德國的立場了。

“作為德國駐華公使,我將盡快督促本國政府,與貴國政府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請問總統先生,貴國的共和政府是否已確立了國號?”

聽到美國代辦先生的詢問,袁世凱才從興奮中掙脫出來,笑著點著頭。

“昨天制憲會議已確立了國號,叫‘中華民國’,民國者,國民之國也。”

與袁世凱等人的興奮不同,日本公使與俄國公使都是一臉愕然,英國公使與法國公使也是面面相覷。

在與共和中國建交的問題上,列強原本各有打算,都想以此為條件從袁大總統那裡得到一些好處:日本想要東三省南部地區所有煤礦和鐵路的專有權,俄國的打算相仿,不過是在東三省北部地區,法國和比利時想壟斷未來幾年對華貸款權,德國想擴大一下在山東的特權,並與美國分享一部分中國鐵路的修築權和管理權,至於英國,純粹就是因為國內的官僚作風,這建交一事才久拖不決,其實朱爾典本人是很想與袁世凱政府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的。

但是現在,隨著美國立場的動搖,各國的如意算盤恐怕是要落空了,如果美國與中國共和政府建交而其它國家仍舊猶豫不決的話,那麼中國人對外國人的好感將全部被美國人奪去。

總統府正廳一時有些寂靜,各國外交官都在認真思考如何應付這種局面,美國代辦弗萊徹先生卻微笑著在所有人的臉上掃了一眼,似乎很欣賞他的傑作。

坐在弗萊徹身邊的馬文突然想起了司戴德在巡洋艦上說過的話。

“遠東變局。”

沒錯,一場遠東變局,蘄州事變或許只是一次小小的武裝衝突,但這場小小的武裝衝突卻將列強之間的分歧擺到了桌面上。

或許,從這一刻起,列強在這個國家的爭奪、追逐將變得更加激烈。

或許,某些有心人將從這種爭奪、追逐中取得足夠的好處。

機會稍縱即逝,就看誰能抓住了。

第164章 將軍與士兵

江風嗚咽,草木含悲。

蘄州下游的五道灣一帶船檣林立,沿江擺開了數百艘大小木船,此外,在江上還有一艘蒸汽炮艦往來巡弋,偶爾響起幾聲汽笛,也滿含悲憤。

民船降下船帆,船頭掛著白布,軍艦雖然沒有停航,但是那艦上的軍旗卻降下了一半,正迎著江風獵獵而抖。

無論是木船的船工,還是炮艦上的水兵,無一例外都在左臂上綁了黑紗,臉上的表情凝重肅穆,岸上哀樂隱隱傳來,當中還夾雜著那似有似無的哭聲和喊聲。

一場葬禮正在五道灣江岸邊的高地上舉行,從船上眺望,可以看見那滿山黑壓壓的人群,多數人臂戴黑紗,少數人則是一身縞素,披麻戴孝。

即將安葬在五道灣的是在“蘄州慘案”中不幸遇難的軍人和船工,十九名罹難者中,軍人五名,船工十四名,其中的九人是當場犧牲,另外的人則是後來陸續傷重不治的重傷員。

這是一場規格很高的葬禮,主持人就是共和軍那位戰功赫赫、聲名雀起的總司令趙振華,參與葬禮的人除了共和軍部分高階軍官、鄂軍政府全體高階文官之外,武漢、蘄州等地的縉紳名士、富商巨賈也應邀而來,河南、江西、湖南、四川的革命黨人也紛紛派來了代表,至於新聞界的人士更是來了百名之多,中外記者都不肯錯過這個偏僻角落的新聞。

軍人戰死沙場,本就有權享受軍禮安葬,至於那些船工,雖不是軍人,沒有軍籍,但由於他們執行得是軍事運輸任務,因此,也被共和軍承認為“為國捐軀人員”,不僅可以與陣亡軍人享受相同的葬儀,而且也能領到一筆撫卹金,錢雖不多,但足以表明共和軍對為國捐軀者的崇敬之情。

軍樂隊緩步前行,引導著後面的隊伍,演奏出的哀樂曲調沉重悠長,這是共和軍時政宣講委員會編撰的曲子,叫做《魂兮歸來》,為了練好曲子,委員會直轄下的這支軍樂隊已練了整整兩天,配合這沉重的曲調,軍樂隊的步伐也適當放慢,每抬起一步都要在空中停留片刻,然後才緩緩落下。

走在軍樂隊後面的是僧侶隊伍,和尚、道士、神漢、巫婆,代表得是這個時代民間的基本信仰,他們是船工行會僱傭的,平時也沒少幹這種出殯的活計,但是他們顯然無法適應軍樂隊的步伐,為了避免撞上前頭的軍樂隊,幾個保甲長混在隊伍裡負責指揮,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