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9部分

,現在,英國政府最好的選擇就是靜觀其變。

這也正是趙北為什麼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向德國靠攏的重要原因,在戰略眼光上,這個時代確實沒有什麼人能比得過他,這正是穿越者最大的優勢所在。

“朱爾典先生,據我所知,赫德先生在離開中國的前一年,曾經向海關各部門傳達了一份通札,在那份通札上,赫德先生明確表示,從今往後,海關衙門將逐漸減少洋員的人數,而代之以華員,赫德先生甚至還制訂了一份詳細的時間表,根據那份時間表,海關衙門將用數年時間完全淘汰洋員。所以,在我看來,赫德先生既然已經辭去總稅務司一職,那麼,他顯然是在實踐他的諾言,赫德先生為這個國家的海關事務服務了半輩子,我代表民國政府感謝他的勤奮與誠實,同時,我也不願看見赫德先生被人指責為表裡不一的偽君子,既然赫德先生極力主張用華員取代洋員管理海關,那麼,我認為,作為一國元首,我完全有理由贊成赫德先生的主張,所以,在我看來,這個總稅務司應該換一名中國僱員來擔任了。”

趙北的這番話很讓人震驚,以致於話音剛落,眾人就聽見身後傳來“咣啷”一聲,有人失手打碎了茶杯。

眾人扭頭去望,卻見那位民國陸軍部總長段祺瑞正目瞪口呆的看著他的頂頭上司,右手卻仍下意識的舉在胸前,腳下是一堆茶杯的碎瓷片,那臉上的表情除了驚愕之外,還有憂慮。

能不憂慮麼?如果總稅務司不再由英國人擔任,這肯定會激怒英國政府,到時候英國會採取什麼措施,段祺瑞已不敢揣測了。這事不比拍發通電,這涉及到實質性的利益問題,英國恐怕不會輕易做出讓步。

同樣驚愕的還有各國公使,他們都將目光迅速轉回,投到英國公使的面部,發現他也是同樣的目瞪口呆。

朱爾典到底是個老練的政客,很快恢復了僵硬的表情,看了眼身邊的那位日本公使,然後扭過頭去,向趙北提出了抗議。

“總統先生,或許您並不瞭解總稅務司為什麼一直由英國公民擔任的根本原因,由於大清國的借款問題,這個總稅務司的人選必須由英國僱員中挑選,所以,對於您剛才的失禮言辭,我僅僅表示遺憾,抗議就不必了,我相信您不是有意的。關於赫德先生的那個通札,我需要向有關方面諮詢,不過在我看來,即使赫德先生真的釋出過類似內容的通札,那麼他的意思肯定不是說總稅務司的人選問題,而僅僅只是在說其他的海關高階僱員,或許,赫德先生認為海關衙門的華員已經擁有足夠的資歷和能力承擔重要工作了,用華員取代洋員,確實不失為明智的選擇,可以有效的降低海關衙門的薪資負擔。”

老子等的就是你最後那幾句話!算你識相!

聽到朱爾典最後的那幾句話,趙北在心裡冷笑,沒錯,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真的否決由英國人接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職務,他之所以要兜個圈,固然是為了讓那位德國公使看到他的“反英”立場,但是更重要的目的卻是逼迫英國人在海關高階職員的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

只要把海關各個高階職位掌握在中國人手裡,就算總稅務司是英國人又如何?有一個詞可以描述這種局面:架空。

只要把總稅務司架空,海關實際上已經被解除了“國際性”,當然,中國僱員裡不一定都是愛國者,敗類也不少,可是隻要多數華員聽話,那麼,海關的權力就已收回一大半了。

但是排擠洋員、扶持華員的局面不是趙北說了就算的,因為那些洋員來自各個國家,他們未必肯放棄在中國拿高薪的機會,單靠中國自己的力量趕不走他們,必須拉上列強,所以,趙北用總稅務司與英國公使做了一筆交易,而且這筆交易合理又合“法”,畢竟,沒有什麼條約規定海關的高階職務只能由外國人擔任。

這是一筆不動聲色的交易,趙北用意明確,英國公使也未必不是裝糊塗。

朱爾典很清楚,當年清廷設立那個“稅務處”就是為了從海關收權,連腐朽軟弱的清廷都能在海關問題上跟洋人兜圈作對,現在一個強勢共和派革命者擔任了這個國家的元首,那麼,海關衙門裡洋員高高在上的局面肯定會改變,這是歷史大勢,更是中國主權意識的進一步覺醒,誰也改變不了,或許,當初赫德釋出那份通札,就是因為他已看明白了這一點的緣故。

這筆交易朱爾典必須做,不做不行,不做就會被人當眾打臉,被這個“遠東狂人”當著各國駐華公使的面打臉,這個臉是朱爾典自己的,更是英國政府的,而且這件事情與以前的具有反英情緒的通電事件有實質性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