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共和軍將“提兵西進,自行取鹽”。
四川井鹽資源豐富,又有火井煮鹽,使得川鹽價廉物美,遠比晉鹽、陝鹽更受百姓青睞,自從太平天國戰爭之後,川鹽向來以湖廣地區為主要外銷區,“戊申革命”一起,趙爾巽便下令停止供應湖北、湖南食鹽,使得湖廣地區食鹽價格猛漲,再加上兩江總督長庚封鎖江陰,海鹽也無法大量運進,而食鹽也是租界當局宣佈的“軍用品”之一,無法從洋商手中購買,掌握在洋人手裡的京漢鐵路也拒絕裝運食鹽,如此一來,食鹽短缺形勢雪上加霜,僅靠走私無法滿足需要,為了取得食鹽供給,共和軍不得不做出大舉西進的姿態,壓迫趙爾巽屈服,這才是此次川鄂之戰的根本原因。
如果加把勁,攻取四川並不困難,但問題在於,如果要全面進攻,就必須從湖北抽調精銳部隊,而且四川山高林密,地方團練、土司武裝遍地都是,要想控制全川,不是短期可以奏功的,在目前的形勢下,湖北無論如何不能空虛,所以,趙北決定以戰促和,用少量精銳部隊恐嚇趙爾巽,使其就範。
趙爾巽果然屈服,接受了共和軍的停戰條件,立刻解除了食鹽禁售令,湖北食鹽價格迅速回落,川鹽由共和軍政府統一收購,加價之後銷售,政府的收入又多了一塊。
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