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決不能變成僵化的教條,而要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時而宜,要不斷變化調整、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因為只有這樣,才科學、才實事求是、才符合你的實際,才能真正對你的人生髮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就我而言,實際情況就是如此。我從1980年開始練氣功以後,每天鍛鍊的習慣從未間斷,可具體內容卻發生了幾次大的變動……開始十多年,我每天練氣功;以後氣功加上散步;再以後,散步變為快走;而現在,我又變為游泳為主、快走為輔。
總之,習慣培養一定要符合你的實際,千萬別僵化和教條化,如果是這樣,那再好的東西也會變味的。
以上就是把握培養習慣的三個“性”之二……“可行性”,即你培養的每個習慣都要使它可行、使它能做得到,為此你必須注意“具體化”、“數字化”、“門檻不要太高”、“符合你的實際”這四大要點。
操作性
把握培養習慣的三個“性”,其三便是操作性。
為什麼我們談了“策略性”“可行性”還要談“操作性”呢?
對此,我舉一個切身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幾年前我有幸聽了一次世界汽車推銷大王喬·吉拉德的精彩演講。他在15年間竟推銷了13001輛高階小轎車,創造了這個領域的吉尼斯紀錄,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在那次演講中,他講到的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興趣。他說他每天離家拉著門把的一瞬間,腦子裡一定會習慣性地對自己高聲大喊:“我要像一隻豹子,衝向這個世界!”豹子當然是最有力、最主動、最精神抖擻的,因此他每天一出門,就開始保持這種精神狀態。
3天后的一個清晨,我在記前一天日記時,腦海突然閃出一個火花……我為何不去養成這個習慣呢?一天一開頭就能有此精神狀態,這有多好!再則,這樣做起碼對自己也有益無害啊!
想了就做。於是,我在那天日記的最前面寫了一個“豹”字,意思就是要求自己從今天開始就培養這個習慣;在日記前寫一個“豹”字,就是用來每天提醒自己,千萬別忘了。
但哪料到那天在日記上是寫了個“豹”字,可出門牽著我們家毛毛走在路上,才想起臨出門拉門把的一瞬間,還是把這“豹”字給忘了。
怎麼辦?
第二天在日記前,我又寫了個“豹”字,並囑咐自己,今天可千萬別再忘了。
可結果還是給忘了。
到第三天早晨,我發狠了。在日記上寫了一個很大的“豹”字,並用原珠筆在那上面使勁圈了一下,意思是今天無論如何不能忘!
但不料那天我們家毛毛特別調皮,我要帶它出去,它卻故意東躲西藏的,好像要成心捉弄我。結果,我好不容易逮到它,拉門把出門時,還是把這“豹”字給忘了。
……
這件事對我印象太深了,也使我想了很多。我發現,習慣這東西再重要、設計得再可行,但還是有一個坎。如果這個坎不解決,我們還是難以養成習慣。
這個坎是什麼呢?
是你想得挺好,但一做起來就忘!
第45節:養某種新的習慣
你想,可一做起來就忘,再加上我們對自己的控制力本來就不強,那豈不也就算了;既然算了,那你好不容易信誓旦旦所下的決心、你好不容易雄心勃勃所做的構想,豈不又流產了?
我認為我們許多習慣養不成,問題往往就出在這一點上。我年輕時就是這樣,不知下過多少決心,也不知發過多少次誓,但由於這個原因,弄了半天,常常又回到了原點。
因此,習慣這東西看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做到,真沒有那麼容易;而要真正做到,就必須突破這個坎。
那怎麼突破呢?
突破的方法是想辦法用一樣東西天天提醒自己、天天監督自己、天天檢查自己。
這就產生了我本節要給你說的“操作性”。
所謂操作性,就是我們有了好的構想後,還要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做才行。這就需要有一種天天提醒、監督、檢查的具體手段和機制。
說到此,使我想到這些年全社會所特別強調的“執行力”。實際上我們這裡碰到的問題也是“執行力”問題。所謂“執行力”,著名的執行力專家姜汝祥博士對此有很精闢的論述……“執行的八字方針:認真第一,聰明第二”;“執行的關鍵點是監督和檢查”。按此理論,我們培養習慣也應如此……要“認真第一,聰明第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