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摹�

克服壞習慣用減法。比如戒菸,你下決心立刻戒當然可以;但也可以一天一天減著戒,這樣成功率也許更大。改變好發脾氣的習慣也是這樣,你可先給自己規定每次發火不能超過一小時,不要一來就半天、一天,沒完沒了;待這一小時有成效了、鞏固了,再慢慢半小時、一刻鐘、甚至更少。如果你真能這樣做,真可能把你這壞脾氣慢慢給制服了。據記載,當年默罕穆德在阿拉伯世界征服酗酒的陋習,也是用這種減法才做到的……他先大力宣傳酗酒的危害,但在行動上還是提倡自覺;等這樣做有成效後,他再進一步宣傳酗酒的危害,在具體行動上規定做禮拜時必須戒酒,其餘時間依舊靠自覺;等全社會無論從思想認識還是具體行為上都成熟到相當程度時,他就嚴格規定伊斯蘭教徒不得飲酒,更不能酗酒。就這樣,阿拉伯世界酗酒的陋習讓默罕穆德真地給征服了,他由此也在教民中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而且,我們還可以用將其轉化為相應好習慣的辦法去克服壞習慣,這也是一種策略。因為我們一提克服壞習慣,往往很頭疼;但說養成好習慣,就輕鬆多了。比如我們要克服隨地吐痰的習慣就很難。那假如我們養成一個相應的好習慣……隨身帶幾張餐巾紙、面巾紙之類的東西,一旦有痰,立刻吐在那上面再扔掉,不就完了?而當我們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這好習慣的培養上,解決壞習慣起來當然就容易得多了。因此你想克服某個壞習慣,就可把它轉化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好習慣,再去對付和解決。

第42節:便是可行性

以上我們講的是策略性,實際就是講智慧。由於習慣培養總地講還是人生和社會的一大難題,因此講究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可行性

把握培養習慣的三個“性”,其二便是可行性。

上面所講的策略性主要指這習慣培養先從哪一類習慣開始、先挑哪一個習慣突破,這習慣培養怎麼一步步打,才使我們勢如破竹、節節勝利。而可行性則主要是指,既然我們決定了要培養這個習慣,那這個習慣怎樣培養才可行、才科學、才符合你的實際情況,才能最後真正培養成功。因為我們一直強調“做到為王”!

我們以李開復先生的事蹟為例,就可以很好地說明培養習慣的可行性。

李開復在全球IT行業中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原微軟副總裁,又是這個行業著名的科學家。在《讀者》雜誌2004年第24期上,他發表了《人生成功三步曲》一文。其中涉及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目標的部分,很值得一讀。

他在文中說,他的目標是對人類發揮自己最大的影響力,於是必須找出自己與這個目標的差距。

他尋找後發現,他與自己目標間的主要差距有兩點:必須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那具體怎麼才能提高這兩大能力呢?

“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實際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號或空話……幾年前,我有一個目標是擴大我在公司裡的人際關係網,但‘多認識一些人’或‘增加影響力’的目標是無法衡量和實施的,我需要一個實際的、可衡量的目標。”那他找到的那些實際的、可衡量的目標究竟是什麼呢?

在演講能力提高方面,他找到的目標是:

1�“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

2�“每次我都要我的同學和朋友去旁聽,給我反饋意見”;

3�“我對自己承諾,不排練3次,絕不上臺演講”;

4�“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

在人際溝通能力提高方面,他找到的目標是:

“每週與一位有影響力的人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要這個人再介紹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給我。”

李開復就這樣,把那些無法衡量和實施的大目標、中目標,化為了那些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那這些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又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仔細看看,不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廣義習慣嗎?

那結果如何呢?

沒想到正是憑藉了這些習慣,他不僅“知道”了要提高那兩種能力,而且真的“做到”了這兩點。正因為此,他在文中不無興奮地說:“一年後,我看到自己的人際關係網有了顯著的擴大;幾年後,我周圍的人都誇我演講得好,甚至有人認為我是個天生的演說家……”

從李開復的真實故事中,我們再次看到了習慣對我們人生的價值。而從這個例項中,我們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