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2部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主力艦隊在凌晨2點之前進行了第四次,也是這場海戰的最後一次炮擊。

有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共和國海軍的傳統,即下手狠毒。事實上,任何一支海軍都有這樣的傳統,不管怎麼說,只有沉到海底的敵艦,才是沒有威脅的敵艦。

問題是,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單純是“心狠手辣”,第一主力艦隊就應該炮擊第51艦隊裡的護航戰艦,而不是8艘註定要沉沒的主力艦。也就是說,第一主力艦隊再次炮擊第51艦隊的主力艦,肯定有別的原因。

能夠找到的原因只有一個,即第一主力艦隊不會等到天亮才返航。

雖然有人把第一主力艦隊迅速撤退與近在咫尺的空中威脅聯絡了起來,甚至還有人認為這與第51艦隊護航戰艦的對海打擊能力有關,畢竟美軍的攻擊機群肯定會迅速趕來,而第51艦隊裡的30多艘護航戰艦上有上千枚重型反艦導彈與具備對海攻擊能力的遠端巡航導彈,這些都能對第一主力艦隊構成巨大威脅,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海南島”號與“臺灣島”號海上基地就在附近,而且都部署了數百架制空戰鬥機,所以美國海軍的航空兵很難對第一主力艦隊構成威脅,而第51艦隊護航戰艦的首要任務是保護主力艦,而不是代替主力艦與第一主力艦隊決戰,也就沒有理由在主力艦遭到毀滅性打擊之後,留下來任第一主力艦隊宰割。

更重要的是,第一主力艦隊有兩個任務。

前面提到過,除了迎擊第51艦隊之外,第一主力艦隊還應該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參與攻打提尼安島的作戰行動。這裡提到的條件成熟,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沒有與第51艦隊決戰、而且第51艦隊沒有出現在馬里亞納群島附近海域,二是在擊潰或者殲滅第51艦隊之後,仍然有足夠的戰鬥力。

由此可見,第一主力艦隊主動撤退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無法繼續作戰。

事實上,第一主力艦隊撤出戰場後直接返回那霸,並且在那霸駐紮了將近3個月,等到共和國陸戰隊登上了提尼安島,並且消滅了島上的美軍之後,才再次返回戰場,就足以證明在雅浦海戰中,第一主力艦隊的8艘“秦”級主力艦肯定受到損傷,而且情況要比共和國海軍公佈的嚴重得多。

如此一來,也就能明白第一主力艦隊為什麼要第四次炮擊第51艦隊的8艘主力艦了。

以當時的情況,因為第一主力艦隊要提前撤退,而第51艦隊的護航戰艦不但沒有離開戰場,還能在天亮之前趕到受損的主力艦身旁,所以為了保證能夠擊沉8艘“長灘”級主力艦,張雪峰選擇了再進行一次炮擊。

第四輪炮擊僅僅持續了10秒鐘。

因為在第四輪炮擊之前停歇了15分鐘,讓電磁炮加速器得到充分冷卻,所以第四輪炮擊能夠以最大速度開火,即在10秒鐘內投射8枚炮彈。當然,讓第一主力艦隊將第四輪炮擊的時間縮短到10秒鐘的原因不是沒有炮彈了,也不是穿甲彈用光了,而是對付癱疾在海面上的敵艦,這就足夠了。

根據美國海軍的作戰記錄,這一次8艘“長灘”級主力艦總共捱了75枚炮彈。

由此可見,即便不計算近失彈,命中率都接近20%。也就是說,在對付靜止目標的時候,“秦”級上的大口徑電磁炮的命中率非常高。如果算上近失彈的話,命中率更是在40%以上,達到了大口徑電磁炮的平均水平。

這輪炮擊之後,8艘“長灘”級主力艦算上沒救了。

雖然只有3艘“長灘”級主力艦因為彈藥庫或者動力艙被直接擊中而當即沉沒,但是其餘5艘“長灘”級也失去了返回關島的機會。事實上,在炮擊結束後不久,5艘還沒有沉沒的“長灘”級主力艦的艦長就下達了棄艦令。

問題是,第一主力艦隊仍然沒有善罷甘休。

在下達撤退命令之前,張雪峰還給艦隊裡的護航戰艦下達了一條攻擊命令,即用重型反艦導彈與具備對海攻擊能力的遠端巡航導彈發起第五輪攻擊。

只不過,這次攻擊的不是第51艦隊的主力艦,而是護航戰艦。

以當時的情況,張雪峰肯定從“偵察炮彈”發回來的戰場情報中得知仍然浮在海面上的5艘主力艦已經失去了搶救的價值,而且很快就會戰沉。也就是說,張雪峰下令攻擊美軍護航戰艦,不是為了阻止美軍搶救受損的主力艦。戰後,就有很多人認為,張雪峰此舉的主要目的是要阻止美軍搶救落水官兵。

原因很簡單,美軍護航戰艦有30多艘,而且大都具備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