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2部分

軍隊、特別是共和國陸軍的遠端突擊能力與獨立作戰能力,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在開戰後的緊要關頭,共和國不按常理出牌,反其道而行之,肯定有別的圖謀!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50章 粉墨登場

不管其和國當局有何企圖,都被接下來的戰鬥掩蓋住了。

北京時間11點15分,共和國天軍的第三輪戰略打擊剛剛結束,共和國國家副元首焦魃山的“戰爭動員大會”剛剛落下帷幕,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幾處主要海軍基地,即位於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太平洋艦隊艦隊司令部與太平洋艦隊母港、位於納霍德卡的太平洋艦隊輔助艦船基地、位於南薩哈林斯克的近海巡邏艦隊基地、位於瓦尼諾的陸戰隊基地、位於尼古拉耶夫斯克的潛艇基地、位於馬加丹的綜合潛艇基地、以及位於彼得巴甫羅夫斯克的遠端海上巡邏機基地幾乎同時遭到毀滅性打擊。根據最先發出訊息的CNN相關報道,這些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均在數分鐘的轟炸之後被徹底摧毀、或者全面癱疾,其中馬加丹與彼得巴甫羅夫斯克還遭到戰術核武器打擊。緊隨CNN之後,NBC在報告中提到,擔當這輪打擊任務的不是共和國天軍,而是共和國海軍。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共和國海軍在天軍與陸軍都已投入戰鬥後,終於登臺亮相了。

雖然這輪打擊稱不上驚天動地,但也算得上是驚世駭俗。不管怎麼說,能在同一時間襲擊這麼多軍事基地,而且全部得手,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是海軍單獨承擔的打擊任務,沒有依靠其他軍兵種。如果考慮到共和國海軍的主要力量,即部署在西太平洋戰區的航母戰鬥群還在日本小蒞原群島以南海域活動,沒有立即北上,那麼這次打擊行動就更加非同尋常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忽視、甚至忽略了共和國海軍。

在很多人看來,共和國與俄羅斯相鄰,本土東北地區有眾多軍事基地,可供海軍表演的舞臺並不大,而中亞戰場遠離海洋,海軍也難以插手。

總的來說,按照通常思維,在決定挑戰美國海軍的全球霸權之前,共和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的主要價值就是充當流動基地,協助加強本土外圍防線。即便是次要任務,也就最多前出到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以攻勢部署威懾美國海軍,讓美國海軍別輕舉妄動。戰前部署也基本上遵循這一戰術原則,共和國海軍的9支航母戰鬥群中,只有3支留在西太平洋,而且母港從那霸轉移到了舟山,其他航母戰鬥群分別部署在東南亞與印度洋(狹義上的西太平洋不包括東南亞),其中3支以“重慶”級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全都部署在印度洋,而且以瓜達爾為母港,以攻勢部署的方式鞏固共和國在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方向上的優勢地位,並且威壓美國在印度洋上唯一的軍事基地——迪戈加西亞。

因為海軍艦隊的部署與調動都很難做到保密,所以戰前部署情況決定了共和國海軍在戰爭初期的基本戰術。

再換個角度,在對俄作戰中,共和國奪取制海權的意義微乎其微。

雖然有人認為,美國與俄羅斯早已結盟,而且美國承諾在俄羅斯本土遭到入侵之後參戰,因此在與俄羅斯開戰之後,美國很快就會參戰。僅以對俄作戰來看,美國最大的影響不是出兵幫助俄羅斯打地面戰爭,事實上美國也不大可能參與大陸上的地面戰爭,而是為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軍事資源、戰略物資等物質支援,而這些物資大多得走海運。從美國本土到俄羅斯,最短的運輸航線不是經北大西洋前往俄羅斯北方港口,而是走北太平洋,前往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港口。如此一來,共和國就很有必要奪取北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像當年封鎖日本那樣,阻止美國的運輸船隊到達俄羅斯。但是必須明白一點,俄羅斯七成人口在歐洲地區,半數以上的工業也在歐洲地區。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陸軍能夠在地面戰場上迅速取勝,美國向俄羅斯遠東地區運送物資有多少意義?到時候,美國只能把物資送到俄羅斯歐洲地區的港口。如果情況截然相反,即共和國陸軍未能迅速取勝,美國肯定會全力以赴幫助俄羅斯度過難關,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積極進攻。以共和國海軍的實力,恐怕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奪取制海權,而是確保本土安全吧。也就是說,不管大陸戰場上的戰鬥打成什麼樣子,奪取北太平洋制海權的意義都不大。即便為了削弱俄軍戰鬥力,也只需要在完成了初期戰略打擊之後,用天軍的戰略力量去打擊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港口,完全沒有必要投入寶貴的海軍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