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2部分

戰證明,戰略反應軍的快速突擊能力比重灌甲軍好得多,在大縱深進攻作戰中的表現更加突出,但是實戰同樣證明,重灌甲軍能為戰略反應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頂替戰略反應軍攻打堅固陣地。東線決戰中,54軍與77、54軍與24軍、39軍與77軍的配合作戰行動均能證明,面對敵人的防禦陣地,特別是堅固設防的城市,重灌甲軍的優勢非常明顯,有沒有重灌甲軍的支撐,戰局完全不一樣。

從戰術層面上看,把54軍的2個炮兵派派往埃達沃,證明裴承毅對博帕爾方向上的戰鬥仍然有所顧慮。不是擔心打不下博帕爾,而是擔心印軍會狗急跳牆。

因為把主力放在了城市攻堅戰中,所以留在外圍的只有1個機械化步兵旅。

天亮前,裴承毅重新審視戰役部署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第383機械化步兵旅需要守住大約600千米長的防代,雖然南面的問題不大,守住渡口印軍就別想渡過納爾莫達河,北面的問題也不大,第382裝甲旅在東北方向上,能夠用預備隊守住右翼,但是西面的問題很大,在超過30千米的防線上,只有第383機械化步兵旅的4個戰鬥營,平均每個營的防線超過80千米,兵力密度僅有每千米50人。毫無疑問,這是一條沒有任何保障的防線。

如此顯而易見的漏洞,杜奇威不可能看不出來。

雖然印軍守住博帕爾的希望已經不大,但是能多拖一天,就能多一分希望,印軍絕不會輕易放棄。博帕爾的守軍沒法指望,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援軍上。如果印軍能夠突破第383機械化步兵旅的防線,就能迫使裴承毅將部分用於進攻的部隊用來防禦,削弱攻打博帕爾的力量,延緩攻佔博帕爾的行動。

印軍肯定會這麼做,而且很快就會採取行動。

如果有別的選擇,裴承毅肯定願意投入更多的兵力,哪怕再有1個空中突擊旅,都能守住整條防線。

沒有辦法增兵,就只能依靠火力。

54軍的2個炮兵旅的實力不容小覷,增加2個炮兵旅,等於把投入博帕爾攻防戰的炮兵增加了一倍。

當然,僅僅投入炮兵還不夠。

給54軍下達命令後,裴承毅讓袁晨皓調整了陸航的作戰行動,出動陸航的垂直起降運輸機,協助第383機械化步兵旅佔領防線上的制高點。這是很普通,也很管用的戰術,只要控制了制高點,步兵就能引導炮兵作戰,以直接打擊的方式對付敵人的進攻部隊。當然,這也是空中突擊部隊經常採用的戰術。還好,第383機械化步兵旅不缺步兵,而且DB…30A步兵戰車卸下附加裝甲後可以用DZ…25C運輸機吊運。用DB…30A步兵戰車守山頭,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陸航的垂直起降運輸機出發之後,裴承毅才鬆了口氣。

部署已經到位,接下來就要看印軍有沒有膽子上來送死了。

實際上,裴承毅高估了印軍的鬥志。

雖然根據戰後獲得的資料,杜奇威在1日凌晨聯絡印度陸軍司令部,要求博帕爾西面的增援部隊加快行軍速度,從多個方向上攻打第383機械化步兵旅,儘快取得突破,務必在9月2日夜間到達塞赫爾,但是印度陸軍司令部沒有下達這樣的命令,而是讓增援部隊降低前進速度,在塞赫爾西面構築防禦陣地。以當時的情況看,在第383機械化步兵旅部署到位的情況下,就算印軍按照杜奇威的吩咐行動,也沒辦法到達塞赫爾,反而會在突擊行動中耗光戰鬥力。因為增援部隊是從鄰近地區調遣的,前面已經損失了2個師,再損失2個師將導致縱深防禦空虛,所以印軍也不能冒險。換個角度看,就算印軍增援部隊在9月2日夜間到達塞赫爾,也無力繼續前進,很有可能在塞赫爾被第383機械化步兵旅包圍,與博帕爾的守軍一同完蛋。

印軍放棄積極主動的進攻,等於把博帕爾拱手讓給了共和國軍隊。

吃午飯前,裴承毅收到了第二條好訊息。

第381裝甲旅攻佔了負責博帕爾西部城區防禦任務的印軍第3303步兵師師部,該師大約8000名官兵繳械投降。

雖然只是一個臨時組建的預備師,但是整師投降仍然讓第381裝甲旅獲益匪淺。

在裴承毅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徵兆。收到訊息後,他立即讓第381裝甲旅察看該師的物資情況。結果讓裴承毅暗自驚喜,在基本物資比較充足的情況下,第3303步兵師全體投降,表明印軍的抵抗意志已經崩潰了。

正重要的是,第3303步兵師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