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0部分

,共和國陸軍還沒有遇到打不下的城市。

要想守住埃拉澤,就得拓寬防禦範圍,也就是擴大防禦縱深。

向後方拓展防禦縱深沒有任何價值,只有向前方擴大防線範圍。

嚴格說來,美土聯軍死守迪亞巴克爾,就是在守衛埃拉澤,因為從迪亞巴克爾有直通埃拉澤的鐵路與公路。只要共和國陸軍佔領了迪亞巴克爾,就能向埃拉澤進軍,甚至能夠輕而易舉的打下埃拉澤。

問題就在這裡,如果迪亞巴克爾守不住,也就很難守住埃拉澤。

至少不可能以固守的方式守住埃拉澤。

要想守住埃拉澤,就得設法讓共和國陸軍無法進攻埃拉澤,也就是在其他方向上製造麻煩。事實上,這也是最簡單的辦法。如此一來,美土聯軍就得在錫韋雷克部署重兵。早在迪亞巴克爾的戰鬥打響前,土耳其國防軍就在錫韋雷克部署了重兵,並且擔負起了向迪亞巴克爾運送作戰物資的重任。只是杜奇威不可能把希望寄託在土軍身上,用他的話來說,如果土耳其國防軍的戰鬥力真有其吹噓的那麼厲害,就不需要美國派兵參戰了。要想守住錫韋雷克,並且對迪亞巴克爾構成威脅,杜奇威就得在這裡部署一支作戰部隊,最好是一支具有強大突擊能力的作戰部隊。顯然,最理想的選擇就是第101突擊師。

當時,杜奇威也只有這一個選擇,因為能夠及時到達錫韋雷克的只有第101突擊師。

與第82戰略師一樣,第101突擊師是美軍中比較特殊的部隊之一。實際上,當時美軍總共有3支特別部隊,除了前面兩個,第三個就是第1騎兵師。

眾所周知,第101突擊師就是之前的第101空中突擊師,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第101空降師。半島戰爭後,因為共和國陸軍的15軍、16軍與17軍的作戰表現非常突出,給美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就影響到了美軍的發展。在此背景下,美國陸軍將第101空中突擊師改編成了突擊師。

兩個字的差別,代表著戰鬥力上的巨大差別。

作為空中突擊師,不需要過於強大的地面作戰能力,其主要戰術就是以機降的方式奪取敵人戰線後方的重要據點,並且利用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打擊敵人,等待己方進攻部隊到達。也就是說,步兵完全依靠空中機動,只有在上下直升機之間參加地面作戰行動,最大限度的利用直升機的戰術機動能力。

這種戰術在面對弱敵的時候屢試不爽,可是在面對強敵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管用了。

半島戰爭中,第101空中突擊師就在共和國陸軍面前吃了不少虧。特別是在解救2個陸戰師的戰鬥中,因為無法突破共和國陸軍的防空網,所以第101空中突擊師形習虛設,不但沒能做出貢獻,還差點成了2個陸戰師的陪葬品。

改騙之後,第101突擊師的編制更像共和國的空降軍,即更加重視地面作戰能力。

當然,改編的前提是新戰術,而新戰術的前提是新裝備。

如果不是美國成功研製出了VC…22的替代品,也就是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的VC…31型垂直起降運輸機,美國陸軍也不可能改編第101突擊師。要知道,VC…22“魚鷹”最多隻能運載戰鬥重量在10噸以下的軍用吉普車,無法運送戰鬥全重20多噸的輪式戰車,更不可能運送30多噸重的步兵戰車。不能向前線投送裝甲力量,地面部隊也就沒有什麼進攻力,也就無法加強部隊的戰鬥力。事實上,在DZ…25C之前,共和國陸軍的空降部隊也沒有實質上的裝甲突擊能力。

雖然與DZ…25C相比,VC…31因為採用的是渦輪發動機,需要消耗航空燃料,所以在效能上,特別是在持續出動能力與可維護性上差了許多,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運載能力,作戰半徑等方面的差別不是很大,美國在螺旋磁感應推進系統上取得突破之前,充分利用在渦輪發動機上的優勢,也是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美國陸軍的第一種採用螺旋磁感應推進系統的垂直起降運輸機已經完成了設計與試製,正在進行試飛,預計在2045年前就能投產。

不管怎麼說,利用VC…31型垂直起降運輸機,美國陸軍能夠為第101突擊師配備戰鬥全重在30噸左右的步兵戰車。雖然M32A1的設計比較失敗,在不減重的情況下,戰鬥全重超過了VC…31的最大運載能力,但是在大部分戰鬥中,特別是在突擊師這樣的輕型部隊參與的戰鬥中,步兵戰車、以及由步兵戰車演變而來的其他作戰車輛,比如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