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39軍能落後嗎?
掌握了各作戰部隊的一手情況後,蘇勁輝不但訂下了在60個小時內攻佔漢城的作戰目的,還提出在72小時內殲滅韓軍第3集團軍!
共和國陸軍最強大的2支軍隊開始較勁,既是好事,也是壞事。裴承毅有點束手無策的感覺,畢竟加快戰役程序需要付出代價,而此時沒有任何人願意為註定會取得勝利的戰爭付出過於高昂的代價。
請示總參謀長之後,裴承毅將進攻時間確定為16日4點30分。
給38軍與39軍下達作戰命令時,裴承毅明確提到,完成戰役任務只是目的之一,各作戰部隊必須儘量減少傷亡與損失!
這道命令能夠起到多大作用,裴承毅沒有任何把握。
卷七 半島硝煙 第146章 攻堅戰
攻打漢城,絕對是“軍事學”的一大難題。
暫且不論柳宗純給第3集團軍司令金俊男上將下達的死守命令,對任何軍隊來說,攻打一座擁有2000多萬人口、30多萬守軍的大城市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何況守衛漢城的韓軍很可能不止35萬。
39軍攻佔富川與仁川后,金俊男在漢城下達了總動員令,要求所有16歲到54歲的男性公民參加城防作戰。雖然真正拿起武器的並不多,大多數被動員民眾參加了防禦陣地的修建工作,沒有成為戰鬥人員,但是按照軍情局估計,守城的韓軍兵力肯定超過50萬,其中大約20萬為新近動員的“民兵”。
守軍多少還是次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漢城地形易守難攻。
韓軍在漢城設了5道防線。最外圍是由議政府、城南等衛星城鎮為依託的“點線結合”防區,透過炸斷高架橋、堵塞主要公路、在重要地段設定雷場等手段,韓軍為進攻部隊設定了重重障礙;第二層是以環城高速公路為界的“防禦圈”,透過在高速公路外圍佈設縱深超過500米的雷場、在高速公路內側構建交錯防禦陣地的方法,韓軍將此作為守衛漢城的主要防線;第三層是建立在各主要城區上的“城市防禦區”,韓軍在城區內的每條街道上設定路障、在每棟建築上設定火力點,再利用城市下水道建立地下防禦體系,將此作為打擊進攻部隊的主戰場;第四層是各大主要城區的“核心陣地”,韓軍在各大商業區的高層建築上安裝了爆破裝置,只要進攻部隊攻入主城區,韓軍就將炸垮高層建築,將上百米、甚至數百米的高樓大廈當作打擊敵人的武器;最後就是以漢江兩岸為核心的“中心防區”,韓軍城防司令部就部署在漢江北岸的龍山家族公園內,如果進攻部隊打到這裡,韓軍將炸斷漢江上的所有橋樑與浮橋,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
用柳宗純的話來說,漢城將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國軍人墓地!
硬攻肯定不行,蘇勁輝不會讓39軍的官兵白白送死。
15日夜間,裴承毅下達作戰命令後,39軍6個戰鬥旅陸續進入進攻陣地。
與以往的攻戰一樣,先進行的仍然是火力準備。整個夜晚。漢城都籠罩在爆炸閃光、炮口閃光、以及烈焰發出地火光之中。
為了最大限度地摧毀軍地防禦體系。H…6M機群在15日夜間與16日凌晨總共出動3次。每次均以最大載彈量(H…6M內部彈艙可以攜帶36枚250千克級炸彈。還可以在機翼掛架上攜帶24枚250千克級炸彈。總載彈量為15噸)起飛。向漢城投擲炸彈2700噸、其中燃燒彈1800噸。
失去防空系統地韓軍只能用高射炮攔截轟炸機群。
據一些H…6M飛行員回憶。當時韓軍動用了口徑在76毫米以上地高射炮,因為轟炸機群地飛行高度在5500米以上。仍然有少量高射炮炮彈在機群內爆炸。只是沒有對轟炸機構成威脅。
從韓軍大量使用探照燈來看。漢城地防空部隊嚴重缺少高射炮火控雷達。
H…6M機群大規模轟炸對韓軍地心理威脅遠遠超過了實際殺傷效果。雖然在轟炸中大量使用燃燒彈,但是H…6M投下的燃燒彈幾乎都是即將“過期”的老舊彈藥,實戰效果並不理想。總共投下的7200枚燃燒彈中然有500餘枚沒有爆炸,失效率高達7%。後來韓軍給這些沒有爆炸的燃燒彈裝上引爆裝置,埋在道路兩旁,製成“路邊炸彈”,給39軍的進攻部隊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16日凌晨,H…9機群登場。
與以往不同,執行轟炸任務的36架H…9全部攜帶“防區外彈藥撒佈器”,也就是射程超過250千米、透過慣性導航系統或者衛星導航系統控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