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道人看著有些不知所措的靈參,道:“你可願意隨我離開。”
靈參童子大喜道:“願侍奉大仙。”
黃石道人打趣道:“還真是一個靈巧的jīng靈,你可知這崑崙山,可有通天之路。”
靈參童子道:“這崑崙山的山門都被闡教上仙帶走,只留下一塊刻有道統的靈碑。他們飛昇之後那通天之門也依然關閉。”
黃石道人道:“你為什麼沒走,是不是後來想走,發現天地通道關閉了。”
靈參童子有些尷尬道:“那幫道人竟然會煉丹之術,我怕被煉成仙丹。”
黃石道人搖搖頭,向混元道人道:“此地只怕不是道友所要尋找之地。”混元道人點點頭,
第一卷 開天之劫 第二百零五章 百家爭鳴
第二百零五章百家爭鳴章節高速更新開更新字數為3806
崑崙山之中,有絲絲靈氣在山體中生成,但是這絲靈氣很快的消散在天地間。末法時代天地靈氣枯竭,整個天地就像一個大漏斗,就是有靈氣逸散出,也很快的消散,也只有一些靈物之記憶體有一些天地靈氣。
混元道人盤坐在崑崙山的後山之中,慢慢的煉化那黃石道人的本源之jīng,這時他心神一動,全身湧起一團浩然正氣,這浩然正氣捲起一個龜板和戒尺向天地間飛去。原來儒門有大賢出世。
卻說孔子的嫡系後人子思,一rì秉燭夜讀,忽然睏意襲來,只見身旁有一道身影,忙跪拜道:“拜見祖父。”
孔丘道:“我儒門將有大賢發揚儒家道義,你可擇其為弟子,悉心教導。”
“此兩物為我儒門傳承之寶,你可轉交後人,讓我儒門教義發揚光大。”
子思跪拜道:“謹遵先祖教誨!”只見這道身影慢慢消散。子思頓時醒來,見手中攥著兩個散發著奇異神xìng的寶物,長嘆不已。
整個凡間界地球步入戰國時期,那周朝封神之後天地間所有的教派都搬離凡間界,使得西周四百多年,只拜天地祖宗,不尊道統。這天地教化仿若猛然間斷層,造成了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種學說猛然間出現,有的學說的背後卻是那三教對信仰的爭奪。
這末法時代,三教為了一些信仰之力,不在以神仙大道為傳教之法,變為凡人之道,更能切合民眾的需求,這也是因勢而變,若是得道之人,亦是得了自我,他rì必有成就!不修仙術,亦是道!
這些凡人之道一是重理,以平常之學問,教化行善重德,或授予眾生一種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理念。或修生養xìng,天人合一的觀念。或
一是重用,實用xìng有用xìng,教人學問,治家治國方案、外政外交;天文地理、醫卜星算;兵書戰策,行軍打仗之法等等。
為了更能切合民眾的需求,主要滿足民眾在衣、食、住、行、醫等方面需求,三教紛紛派弟子下凡,參悟種種場景,在人間悟出種種適合凡間之道。
在這一時期,儒家出現一位大賢孟軻,他是黃帝時倉頡轉世,繼承儒門道統,與人爭論邏輯嚴密,尖銳機智。讀書萬卷,神明自通,居然憑藉胸中一股正氣,修煉出‘浩然正氣’。
其學說出發點為xìng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xìng。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透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儒門初顯大興氣象,但是未能引起各諸侯注意,因此儘管屬於顯學,但是還不如其他學派興盛。
道家學說集大成者,為南華真人即莊周,卻是那玄都聖人的一屍善屍化身,他鞏固了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他多次強調道是產生萬物的本體,但它是非物質的。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其修道就是為了逍遙,必須泯滅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差別、界限、做到物我兩忘。
那截教人才凋零,僅剩雲霄和武當聖母兩人,為了自身教統,無當聖母轉世投胎下界悟道道,截教的主導思想是法自然,強調個人修行,拋棄繁雜的道德觀念,一切以本心待之。不論是人是妖,在截教中都沒有太大的身份差別。
無當聖母轉世為墨翟,墨家家道衰落,他出生時早已淪為平民,深知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