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經濟起飛和現代化的初始資本。——編譯者注為有益於社會的發展融資將被披露為一種殘酷的騙局,因為主權信貸可以毫無問題地為有益於社會的融資發展。另一方面,並不必然需要以私人儲蓄為國內公共的社會經濟發展融資,因為主權信貸的供給也並不必然需要私人儲蓄。從而,一國的私人儲蓄率與公共金融至多隻是間接的關係。透過不斷提高工資,以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從而防止生產能力過剩,主權信貸可以為那些失業人口不明的經濟體融資。由於依靠私人儲蓄的資本形成是收入不平衡的主要制度原因,恰當地運用主權債務將帶來經濟民主和更健康的發展。

三、主權信貸與失業

在一個依靠主權信貸為發展融資的經濟體內,勞動力將長期出現短缺,勞動力價格將持續上升。在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體中,勞動力持續短缺,勞工享有基本的、而非壟斷性的勞動力定價權,從而能夠不斷提高工資水平,並減少生產能力過剩。在勞動力短缺形成之前,一個經濟體將一直擴張,並將透過生產率提高保持擴張勢頭,從而維持較小程度的勞動力短缺。失業是經濟體運作不佳的明顯徵兆,必須把它當作經濟瘟疫加以預防。

1958年發現的菲利普斯曲線描述了商業週期內失業與工資引發的通脹之間的系統關係。它代表了宏觀經濟學發展的里程碑。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A W H Phillips)注意到,從1861年到1957年,英國的工資通脹率與失業率之間存在一致的反比關係。失業率下降,通脹率就會上升。失業率上升,通脹率就會下降。菲利普斯的問題是,將典型的商業週期內有缺陷的勞動力市場接受為自然法則,並運用有缺陷的體制的重複出現的資料來證明其合理性,使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能夠接受失業問題,以掩蓋商業週期的不合理性。這就如同觀察醫院的病人,然後得出結論:醫院引起了疾病,減少醫院的數量就可以減少病人的數量。該理論是能夠以資料證實的,如果只將醫院內的病人計算為生病的,而將醫院外的病人視為這一系統的“外部性”的話。這正是美國發生的情況,醫院病床過多是因為醫療保險經濟學的變化所致,而不是因為需要醫院治療的病人數量減少所致。反對非法移民的部分經濟學論點就是基於一個遭受生產能力過剩的衛生保健系統已不堪免費病人的重負。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美元霸權對抗主權信貸(5)

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和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帶領一些政府經濟學家,把菲利普斯曲線用於指導宏觀經濟政策:研究市場經濟體在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如何權衡取捨。後來,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和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各自獨立地向該理論的基礎發起了挑戰,指出菲利普斯曲線在“短期”和“長期”有不同的效應。他們認為,受通貨膨脹調節的貨幣工資購買力或實際工資,將不斷地調整,以實現勞動力的供求平衡,失業率將停留於實際工資水平,以調節商業週期。他們把這種失業水平叫作“自然失業率”。這一概念同與其相關的通貨膨脹率是自我迴圈驗證。自然失業率是通貨膨脹率達到相關通貨膨脹率時的失業水平。相關通貨膨脹率是失業水平控制在自然失業率範圍內時的通貨膨脹程度。

貨幣主義者弗裡德曼部分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貨幣是最重要的。但作為一個社會保守派,他離開了已走一半的真理之路,沒有進一步討論公平的貨幣分配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而貨幣流動主要取決於貿易條件。與菲利普斯曲線描述的理論關係相反,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高通脹率伴隨著高失業率,而非低失業率;同弗裡德曼的主張相反,90年代,日本的通貨緊縮伴隨的還是高失業率。不管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伴隨著高失業率,這一事實對菲利普斯曲線和弗裡德曼的自然失業率概念提出了質疑。但主流經濟學家繼續接受弗裡德曼—費爾普斯理論的核心原則,即某種自然失業率的確存在,如果加以維持,就能帶來某種穩定的通貨膨脹率。他們將之命名為“非加速通貨膨脹失業率”(NAIRU),美國的非加速通貨膨脹失業率這些年來從4%慢慢攀升至6%。

非加速通貨膨脹失業率意味著美國穩健貨幣的代價是6%的失業率。美國勞工部報告了“好訊息”:2005年5月份,美國有760萬人或者說5�1%的勞動力失業,還在非加速通貨膨脹失業率的範圍內。由於低收入者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