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把什翼犍也一刀結果。可憐老英雄征戰一生,最終死於逆子之手。由此,國中大亂,部落逃潰,已經回撤的前秦大軍回師雲中,一舉滅代。深受儒家父子君臣大倫影響的苻堅大帝知道了拓跋寔君弒父的事,恨得咬牙切齒:“天下善惡的道理到哪裡也是一樣啊!”派人把拓跋寔君和拓跋斤押至長安,宣佈罪行,車裂了兩人。
顛沛流離的少年時代和開土拓疆的青年豪傑
代國滅亡的前五年,什翼犍的大臣長孫斤謀反,一次朝會時他拔刀直奔御座想刺殺什翼犍。當時身為嫡子的拓跋寔徒手與其格鬥,以身護父,被長孫斤刺中肋部,傷重而死。代國滅亡時,拓跋寔的兒子拓跋珪年紀尚幼,被生母賀蘭氏帶著逃走,往依劉庫仁部。後來,苻堅兵敗淝水,北中國各部族乘亂紛起,劉庫仁的兒子劉顯要殺拓跋珪,多虧賀蘭氏機智多謀,帶著兒子逃回孃家賀蘭部,依附拓跋珪的舅舅賀蘭訥。不久,賀蘭訥的弟弟賀蘭染干見自己這個外甥越來越得眾心,想方設法要殺掉拓跋珪,但皆未得逞。
這拓跋珪也是個奇童,生下來就是個大胖孩子,體重比平常的嬰兒重一倍,年紀很小就會開口說話。爺爺什翼犍死時,拓跋珪年僅六歲。逃過幾次劫禍,大難不死,加上他是什翼犍嫡長孫的身份,十七歲那年,拓跋珪在牛川即代王位,改元登國。同年四月,改稱魏王。自此之後,拓跋珪連年征伐,先後擊破劉顯、庫莫部、高車諸部,又憶恨前仇,討伐舅氏賀蘭部。一直與代國(魏國)有世仇的劉衛辰此時也派兒子直力(革是)攻擊賀蘭部,賀蘭訥向拓跋珪乞降,畢竟骨肉相連的血親,拓跋珪反擊直力(革是)的軍隊。接著,他率軍征伐黜弗部;又在戈壁上冒險行軍,連追三天,在南床山大破柔然,斬殺不可勝計。(《魏書》中載,柔然是東胡苗裔,原姓鬱久閭,世祖太武帝拓跋燾討厭柔然人數次侵掠反叛,頭腦簡單,狀類如蟲,所以改其號為“蠕蠕”。所以在《魏書》上面只有“蠕蠕”,沒有“柔然”)
偏偏劉衛辰父子自己找死,面對拓跋珪如此雄主不僅不避其鋒芒,反而再三侵掠,趁拓跋珪伐柔然之際,又派兵攻擊魏國南部。拓跋珪大敗直力(革是)於鐵床山,獲牛羊二十多萬頭,擒斬直力(革是)。劉衛辰連老巢悅跋城也顧不得守,奔遁而走,路上被手下所殺,傳首於魏國。拓跋珪憶起新仇舊恨,把俘獲的劉衛辰家族五千多人不分老少,全部殺死,投入黃河,一時間河水全部變成紅色。劉衛辰全族盡滅,只有劉衛辰的第三子勃勃逃脫,就是後來追立大夏國的那位殺人如麻、積屍成京觀的赫連勃勃。(劉衛辰並不姓劉,其三世祖劉虎在《魏史》中被稱為鐵弗劉虎,是南單于後代。“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漢朝與匈奴和親,把些宮女和宗族遠親嫁給匈奴,後來好多種落就冒姓劉,自稱是漢宗室皇族後代。俘殺西晉稱帝的劉淵、劉聰父子本就是漢化極深的匈奴貴族,建立國家後就稱國號為“漢”,自認為是承襲漢祚,立漢高祖以下的多位漢帝牌位大行祭禮。後來劉曜稱帝,又改祭匈奴昌毒單于和劉淵,真正是“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虜更多”。這幾位劉姓匈奴漢化程度達到能做高難度漢詩的地步,而鐵弗劉氏則可能是扯虎皮做大旗的冒充漢代宗支,只是某個人娶過劉曜的女兒罷了。北方人把胡父鮮卑母的人稱為“鐵弗”,部落因以為號。後來的劉勃勃恥姓鐵弗,改為“赫連”。《魏書》中赫連勃勃也不叫勃勃,稱為“屈孑”,鮮卑語是“卑下”的意思,為太宗拓跋嗣親自下令更改,以示輕蔑。漢族皇帝、滿族皇帝喜歡對謀反或與自己爭位的皇族改以惡姓,北魏皇帝則愛對不服從自己的部落和人施以惡名。)
拓跋珪在攻滅劉衛辰部的戰爭中,共獲良馬三十多萬匹,牛羊四百多萬頭,奠定了國家繁盛的物質基礎,周圍各部落紛紛降服。
天下大亂時大敗燕國的出世英雄
苻堅攻伐東晉失敗後,北中國狼煙四起,從前的部族蜂擁叛亂,大家打得不亦樂乎。慕容垂乘苻堅敗兵之際收復了前燕的失地,自己稱帝,恢復了燕朝(史稱後燕)。慕容垂立國後,先拿自己的親戚開刀,滅掉同是慕容氏的西燕。西燕國主慕容永在都城即將被圍之際,一面向晉朝求援,一面向當時還是後燕附庸國的北魏乞求救助。拓跋珪也知道之唇亡齒寒的道理,猶豫之下還是派兵去救援西燕。軍隊走到秀容,慕容永的西燕已經滅亡。早些時候,拓跋珪為了巴結慕容垂,曾派弟弟拓跋觚向後燕進貢,慕容氏的年輕後生們知道北魏多良馬,就扣下拓跋觚當人質。拓跋珪做事也很剛狠,堅決不向燕國獻馬,兩國的關係也就陷入斷絕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