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肅宗孝明帝年紀漸長,胡太后自知婦行有誇,怕左右人洩漏給兒子知道,凡是皇帝所愛信的人,都想方設法外放、除掉,不讓皇帝知曉外間事務和朝事。散騎常侍谷士恢和皇帝很投緣,兩人常常相互談良久,太后便任命他為外州刺史。谷士恢不想外任,太后就找人誣稱其有罪殺掉。又有一個密多道人,能通曉胡語,皇帝常置之於左右,顧問笑談。太后暗中派人殺之於城南,然後詐稱為盜所殺,還懸賞捉拿兇手。小皇帝對這一切心知肚明,母子之間嫌隙日深。
秀容郡爾朱榮此時羽翼已豐,對魏朝國政就產生出覬覦之心。他上書朝廷,要求允許自己率精兵入援相州。胡太后很警惕,禮貌回絕,說北海王元顥已經率眾二萬奔赴相州,無需爾朱榮出兵。爾朱榮見此策不行,就召集兵民,北捍馬邑,東塞井陘,自己圈出好大一段地方以謀異圖。大臣徐紇又勸說胡太后為爾朱榮屬下賜頒誓書鐵券,以離間他們之間的關係,爾朱榮知道後心中更恨胡太后。
肅宗孝明帝非常嫌惡鄭儼、徐紇兩個人,但由於上面有母親胡太后壓著,他又勢單力薄,無力除掉此二人。情急之中,小皇帝想出一個下招:秘密下詔給爾朱榮,讓他舉兵內向都城,想以此兵威迫脅太后歸政。爾朱榮受詔大喜,馬上派高歡(此人後來化家為國,開北齊基業)為先鋒,直殺洛陽而來。
軍隊到了上黨,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孝明帝又以私詔制止爾朱榮軍隊前行。鄭儼、徐紇兩人害怕禍事臨頭,與胡太后密謀後,毒死了年僅十九歲的孝明帝。虎毒不食子。從前文明馮太后毒死獻文帝,畢竟不是自己親生兒子。而肅宗孝明帝是胡太后親生兒子,宮廷政治血腥,使人性極端扭曲。太后先立潘嬪所生皇女為帝,很快改變主意,又迎立臨洮王世子元釗即位。元釗當時才三歲,胡太后想要長久把持國政,故而貪其幼小而立之。
爾朱榮聞訊大怒。他對左右說:“肅宗晏駕,雖然已經十九歲,國內都說他還是幼君。現在扶立一個還不能講清楚話的小孩以臨天下,想要國家太平,怎麼可能呢!”於是他一面派軍殺向洛陽,一面自己迎立長樂王子攸為帝。
胡太后聽說爾朱榮起兵的訊息後非常恐懼,召王公大臣商議,眾人都心中暗恨太后所為,沒人肯獻計策。只有徐紇說:“爾朱榮小小胡人,竟敢兵鋒直指朝廷。我們以逸待勞,肯定殺敗他。”胡太后信以為然,派面首李神軌統大兵抵禦。李神軌軍行至河橋,聽說北中失陷,嚇得回馬就逃。徐紇矯詔連夜從御廄中取最好的快馬十匹,東奔兗州。鄭儼也嚇得連夜奔逃回老家。胡太后剩下孤家寡人一個,只好連夜下令孝明帝的嬪妃,讓她們全都剃髮出家,自己也親自落髮,剃個光頭,以示願意為尼贖罪。
爾朱榮召集百官,讓他們拜見自己新立的皇帝元子攸(魏敬宗)。又派勁兵直撲宮內,抓住太后和小皇帝。胡太后已失往日威風,費盡口舌,向爾朱榮陳說始末緣由,想解釋自己的所作所為。
爾朱榮面對這位曾經母臨天下、不可一世的胡太后,一聲冷笑,拂衣而起。隨即,他讓人把胡太后和三歲的小皇帝扔進黃河淹死。面對滔滔濁流,不知太后臨嗆死之前是否會覺得自己惡貫滿盈。
功高孟德,禍比董卓
北魏王朝本來是國力強盛、控弦百萬的北方大國。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全面漢化,此舉一方面催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另一方面,馬背民族一旦經儒釋道浸染,精粹與渣澤不加選擇地全部吸收,勃勃雄武頓時變成儒雅奢靡。尚武之風急劇消褪,南朝坐談之俗頓侵,馬上雄豪搖身變成為衣冠士人,整個國家又處於北方周邊少數民族的窺覦之下,隱患已經悄然滋長。如果有個壽命稍長而又柔仁的守成之主,王朝命運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偏偏魏王朝皇帝壽數不永,往往二三十歲就得病而死,或是在三四十歲的壯年被弒,或是十幾二十歲就被母后鴆殺,孝文帝死後,其子世宗宣武帝在位十七年,三十三歲病死;宣武帝的兒子孝明帝六歲即位,在位十三年,十九歲時被親生母親胡太后毒殺。胡太后臨朝秉政,淫蕩自恣,佞佛建廟,內寵面首,外侈財物,對人民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致使上恨下怨,民不聊生。其時倒沒什麼外憂,北方的柔然和南方的梁朝均沒有對魏國有大規模戰事,反而國內人民造反,盜賊蜂起,堂堂大魏竟在短時間在內部被蛀空,只等著一隻強有力的手輕輕推它一下,就馬上形成摧枯拉朽的局面。
英雄莫問出處。在群雄四起、狼煙遍地的情勢下,爾朱榮出場了。
爾朱榮,字天寶,魏國北秀容人。爾朱榮的先世一直居住於爾朱川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