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他性格中最具魅力與特點的成分,成龍因此而得以另闢蹊徑,成為與號稱功夫片“影帝”的李小龍比肩而立的武打巨星。但在此片中只是初露端倪,便淺嘗輒止了。
《金瓶雙豔》很快殺青公映。此片雖沒有後來李翰祥導演的大製作《大軍閥》那樣的轟動效果,但反響也不俗。大公司名導演的影片,在崇尚名人效應的影劇業中,就是上座的保證。成龍的表現也不俗。他將鄆哥演得生動活潑、機靈可愛,顯露了他的喜劇天分和好演員的潛質。他對角色把握準確併發揮自如,加上了自己富於諧趣性的創造,使人物趣味盎然,妙趣橫生。
影片公映後,鄆哥每一出現,便特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碰到鄆哥耍奸使計或巧妙化解難題時,觀眾席上更是反響熱烈,笑聲不斷。成龍投入和精采的表演,令這個“配角”小人物頻頻出彩,鄆哥成了一個引人注目、逗人喜愛的角色。
這自然得感謝李翰祥的慧眼獨具。李大導演提拔和獎掖了無數新人。如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反串梁山伯的凌波,一炮而紅,星運由此發端。在《大軍閥》中任主演的許冠文,更是他力排眾議“挖”出的人才,許冠文自該片脫穎而出,成為香港影壇的一匹“黑馬”、新一代的“天皇巨星”。
李翰祥善於識英雄於草莽,發現人潛在的某種特質。許冠文未入影壇前,是當時香港的當紅的電視明星、節目主持人,注重衣著外表,是個風流倜儻的“新潮青年”。李翰祥卻從他偶然一次脫下近視眼鏡時,發現了他因視線模糊而茫然四顧中,透出的憨態與兇狠霸氣,從而認定20世紀30年代剛愎自用而又笑料百出的“大軍閥”韓復榘非他莫屬。
成龍在《金瓶雙豔》中演的雖非主角,但這個戲分不輕的角色,使他有機會展示了他風趣幽默的喜劇天分和把握人物的表演才能。
注重票房價值的香港電影界的導演,自然非常重視觀眾的反映。親入電影院瞭解民情,是他們瞭解市場的方法之一。“邵氏”的大老闆邵逸夫在七旬高齡後仍親入影院看電影,瞭解觀眾反響。觀眾的歡迎和熱情,足以使影界的人士對這位初出茅廬的無名武師另眼相看。即使不瞭解觀眾的喜好,單從影片看,成龍的表演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因而,演出了《金瓶雙豔》之後,成龍在影圈中漸漸為人所關注,開始嶄露頭角了。
第七回 擔綱主演滿期望 夢難成真萌去意
1973年6月,地處北迴歸線以南的香港,早已是一片夏日風情。街頭趿著拖鞋、穿著西裝短褲的男人和穿著各種靚麗裙裝的少女匯成烈日蒸薰下特有的夏日風景。
成龍這天沒吃冷飲,卻比往時吃一大把雪條(冰棒)還解暑、過癮!原來,他已接到了導演魏海峰的邀請,準備在其即將執導的影片《廣東小老虎》中擔綱主演。在這部片中,成龍啟用了大師兄洪金寶在戲班時的名字,用自己的姓,叫陳元龍。
成龍第一次在影片中擔任主角,真是做夢都要笑醒了!他對朋友說:這是他從影以來遇到的最高興的事了。
當主角,是每一個演員都夢寐以求的事。當了主角的成龍,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在片場他渾身是勁,樂呵呵地忙活,其認真和敬業自不待言。成龍一心希望能擴充套件他的成績,演好角色,開啟自己的成功之路。他動足腦筋,使十分的力氣。他痴迷的投入,給在片中與他合作的舒佩佩、陳鴻烈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許是命運之神要刻意磨練這位“天將降大任”的棟樑之才吧,成龍的誠意並未感動上蒼,幸運之神遲遲不肯降臨,不輕易露出她媚人的微笑。這部令成龍夢中都要笑醒的片子,拍竣之後卻如石沉大海,久無訊息。成龍眼巴巴地等待著它的公映,想讓自己用足心血出演的人物走進千家萬戶,可他望穿雙眼,不見夢想實現的一天。
日復一日,希望逐漸淡薄,失望日漸加重。終有一天,成龍福至心靈一般翻然悔悟,再也不抱希望了。但清醒後他卻有一種被當頭敲了一棒的鈍痛,痛苦蔓延開去,久難平息。向來樂觀的成龍亦難抑失望,對自己悲觀起來。他父母不信神鬼,他自己也從不迷信,此時卻不禁懷疑起命運來。他自問,是否自己就屬於那種星運不佳的人,否則為何如此多的周折,總無撥雲見日的那一天?
年輕人熱血沸騰,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但也最沉不住氣,耐不住九曲十八彎的曲折、坎坷。大喜大悲的激情之後,難免有一葉障目的冒失舉動。成龍此時,正處於這個血氣方剛的年齡。經歷了命運的挫折之後,心中竟萌生去意。他對自己並非不抱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