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該隊繼續全力反擊。在比賽最後階段,他們最後一次觸底得分,比分變成30:31 。只要再得1

分,該隊就能戰平對手,取得冠軍頭銜。不過,這樣取勝總不大過癮。為了漂亮地拿下冠軍爭奪戰,奧斯本認為他應該在本場比賽取勝。

內布拉斯加隊決定要用得2分的策略取勝。歐文·弗賴爾(Irving

Fryer)接到球,卻沒能得分。邁阿密隊與內布拉斯加隊以同樣的勝負戰績結束全年比賽。由於邁阿密隊擊敗內布拉斯加隊,最終獲得冠軍的是邁阿密隊。

假設你自己處於奧斯本教練的位置。你能不能做得比他更好?

案例討論星期一出版的許多橄欖球評論文章紛紛指責奧斯本不應該貿然求勝,沒有穩妥求和。不過,這不是我們爭論的核心問題。核心問題在於,在奧斯本甘願冒更大的風險一心求勝的前提下,他選錯了策略。他本來應該先嚐試得2分的策略,然後,假如成功了,再嘗試得1

分的策略,假如不成功,再嘗試得2分的策略。

讓我們更仔細地研究這個案例。在落後14分的時候,奧斯本知道他至少還要得到兩個觸底得分外加3分。他決定先嚐試得1分的策略,再嘗試得2分的策略。假如兩個嘗試都成功了,那麼使用兩個策略的先後次序則無關緊要。假如得1分的策略失敗,而得2分的策略成功,先後次序則仍然無關緊要,比賽還是以平局告終,內布拉斯加隊贏得冠軍。先後次序影響戰局的惟一可能性在於內布拉斯加隊嘗試得2分的策略沒有成功。假如實施奧斯本的計劃,這將導致輸掉決賽以及冠軍錦標。相反,假如他們先嚐試得2分的策略,那麼,即便嘗試失敗,他們仍然未必輸掉這場比賽。他們仍然以23:31落後。等到他們下一次觸底得分,比分就會改為29:31

。這時候,只要他們嘗試得2分的策略得手,比賽就能打成平局,他們就能贏得冠軍頭銜!①①

而且,這將是嘗試取勝的努力失敗之後導致的平局,因此沒有人會批評奧斯本,說他一心想打成平局。

我們曾經聽到有人反駁說,假如奧斯本先嚐試得2分的策略,那麼,如果沒有成功,他的隊將只能為打平對手而努力。但這麼做不是那麼鼓舞人心,並且他們很有可能不能第二次觸底得分了。更重要的是,等到最後才來嘗試這個已經變得生死攸關的得2分的策略,他的隊將陷入成敗取決於運氣的局面。這種看法是錯的,有幾個理由。假如內布拉斯加隊等到第二次觸底得分才嘗試得2分的策略,一旦失敗,他們就會輸掉這場比賽。假如他們第一次嘗試得2分的策略失敗,他們仍然有機會打平。即使這個機會可能非常渺茫,但有還是比沒有強。激勵效應的論點也站不住腳。這是因為,雖然內布拉斯加隊的進攻可能在冠軍決賽這樣重大的場合突然加強,但邁阿密隊的防守也會加強。這場比賽對雙方是同樣重要的。相反,假如奧斯本第一次觸底得分之後就嘗試得2分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激勵效應,提高第二次觸底得分的機率。這也使他可以透過兩個三分球打平。

從這個故事中可總結的教訓之一在於,假如你不得不冒一點風險,通常都是越早冒險越好。這一點在網球選手看來再明顯不過了:人人都知道應該在第一發球的時候冒風險,第二發球則必須謹慎。這麼一來,就算你一發失誤,比賽也不會就此結束。你仍然有時間考慮選擇其他策略,並藉此站穩腳跟,甚至一舉領先。

第3章看穿對手的策略

每個星期,《時代》和《新聞週刊》都會暗自較勁,非要做出最引人注目的封面故事不可。一個富有戲劇性或者饒有趣味的封面,可以吸引站在報攤前的潛在買主的目光。因此,每個星期,《時代》的編輯們一定會舉行閉門會議,選擇下一個封面故事。他們這麼做的時候,很清楚在某個什麼地方,《新聞週刊》的編輯們也在關起門來開會,選擇下一個封面故事。反過來,《新聞週刊》的編輯們也知道《時代》的編輯們正在做同樣的事情,而《時代》的編輯們也知道《新聞週刊》的編輯們知道這一點……

這兩家新聞雜誌投入了一場策略博弈,不過,這個博弈從本質上看跟我們已經討論過的博弈存在很大差別。第2章討論的博弈是由一系列相繼進行的行動組成的。查理·布朗在選擇要不要踢那個橄欖球時,心裡明白露西現在還沒有決定要不要拿走那個球;在象棋裡,白方與黑方交替行動。相反,《時代》與《新聞週刊》的行動卻是同時進行的。雙方不得不在毫不知曉對手的決定的情況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