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年頭,這是愚昧的年頭;
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這是失望的冬天;
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這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的開頭,他以這句話作為對18世紀末期歐洲社會的總結。在他之後,幾乎每個時代都有人引用這些話來形容自己的時代,並懷念那些過去的“美好時代”。
幾年前,有人曾經對法國的青少年做過一次問卷調查,選取男女各100人,請他們回答:“如果你可以在時空隧道里穿行,你最願意選擇去哪個時代旅行?”並給出了六個選項。結果選擇“我們這個時代”的有92人,選擇“公元2300年”的有35人,選擇“法老時代”、“中世紀”和“路易十四時代”的總共有73人。而在中國進行類似的調查時,結果卻有很大的差異。選擇“我們這個時代”的僅有8人,選擇“公元2300年”的有75人,選擇“大唐盛世”的有69人,選擇其他過去年代的有48人。
※虹※橋書※吧※BOOK。※
第68節:第十二章 四季輪迴,每年都有冬天(2)
這個結果與法國相比,可謂大相徑庭,有天壤之別。不難看出,法國的青少年們更願意選擇“我們這個時代”,而不願選擇未來的“公元2300年”。中國青少年則恰恰相反,他們很少選擇“我們這個時代”,而更願意活在過去的時代或是遙遠的未來。
美國的報紙上曾經刊載過這樣一篇文章,裡面有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對我們來說,太大了。太大的變化,太多的犯罪,太多的暴力與刺激。你全力以赴,卻總是落在人後。不斷地遭受壓力,想要跟上別人……然而,到頭來,你將迷失方向,科學上的發現及發明不斷地推陳出新,令你驚愕不已,不知所措。政治界的變化如此之大,你雖然努力要記住誰上臺了和誰下臺了,卻徒勞無功。一切事情都隨時承受著沉重的壓力。人類再也無法承受更多的壓力了。”
這看起來似乎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悲觀描述,事實上,這篇文章刊載於1833年6月16日的《大西洋日報》,而1857年11月13日的《波士頓環球報》頭條標題則是《能源危機如火如荼》。當時的美國尚未進入工業時代,主要燃料是鯨油,其中一個最大的用途就是照明。由於需求的不斷上升和鯨魚的日漸減少,當時的一些悲觀人士認為他們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甚至認為“全世界將陷入黑暗”。而就在兩年後,也就是1859年,一個名叫德雷克的美國人在賓夕法尼亞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太多的人過於強調他們所處的時代的黑暗面,如果僅僅聽到他們的抱怨,你會覺得這個世界越來越糟,人類越來越沒有希望了。現在不少人對我們的時代也有著許多不滿和抱怨,他們中有的人嚮往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的自由;有的人嚮往大唐盛世時稱雄世界的榮光;有的人嚮往建國之初時廉潔公平的社會,還有的人將期望放在未來,認為絕對的完美將出現在未來的某個時代。
目前似乎是一個令人苦惱的時代,我們之中的許多人都希望時間能夠倒流,回到以前那種“美好的古老時光”中。那時住房由國家分配、醫療由國家負擔,那時的人們正直高尚、那時的生活儉樸充實、那時的空氣清新宜人,那時沒有貧富差距,人們雖然都不富裕,但物價也十分低廉。他們的生活簡單而舒適,他們的精神昂揚進取……更多的人則在等待機會,對未來抱著熱烈的希望,認為他們的光明前途將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
每一代人中都有一些人在哀嘆他們活在歷史上最困難的時代,這些人只想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黑暗的沙中,而不去看遠處晴朗的天空。他們把問題歸咎於前輩或政府,抱怨前輩沒有留下豐厚的遺產供自己享受,抱怨政府沒有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和福利保障,他們只想抱怨這個殘酷的世界,卻不願意捲起袖子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個世界上有兩類人:一類人宣稱我們的時代是歷來最壞的時代,另一類人卻認為這是最美好的時代。當我們回望歷史,可以看到人類經歷的種種磨難,而即使是在戰火肆虐、瘟疫橫行的最不幸的年代裡,也不乏奮起拼搏、百折不撓以求改變命運的人。人類的所有發明、所有科學和全部歷史都證明了後一種人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