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鐵,未來的20年間需要進口30億噸方能滿足需要;2019年—2023年,銅的需求將達到每年530—680萬噸的高峰,未來20年需進口5000—6000萬噸;2022年—2028年,鋁的需求將達到每年1300萬噸,未來20年需進口1億噸。
我國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鎢、稀土、銻和錫等礦產,近年來因濫採亂挖和過度出口,絕對儲量已下降了1/3—1/2,按現有產量水平估計,10年內也將面臨供應缺口。
這些數字絕不是危言聳聽,資源危機的到來比人們預計的早了許多。
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人與自然的矛盾從未像今天這樣嚴重,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國人口的繼續膨脹,開始愈來愈面臨資源瓶頸和環境容量的嚴重製約。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總量來支撐高消耗的生產方式,我們沒有足夠的環境容量來承載高汙染的生產方式。
如果沒有新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沒有新的全球資源配置體系的革新,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矛盾將會迅速激化,我們有可能越不過這次文明轉型的門檻。
對中國而言,如果我們繼續沿著當前這種發展模式走下去,將難以解決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將難以解決區域分化和階層分化的矛盾,將難以解決全球環境惡化的矛盾。
很幸運的是,國家已經將此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藍天工程、環境治理成為頭等大事。
我們也許是幸運的一代人,能看到未來新文明的曙光,它將徹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BOOK。▲虹橋▲書吧▲